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三十三章 邊軍-《新順1730》


    第(1/3)頁

    冬月初一。

    翰朵里衛城西北,松花江上游的樹林里。

    一群翰朵里衛的軍漢正在那里伐木。

    “順山倒嘍!”

    兩個壯漢拉著大鋸,發出叫人牙酸的吱呀聲。鋸出的木屑落在白雪上,像是奶油上灑滿了面包屑。

    伴著大鋸的吱嘎聲,半人多粗的紅松已經開始叫炸,發出咯咯的響聲。

    老軍漢扯著嗓子吆喝一聲,提醒山上的其余人,不要被倒下的樹砸到。

    這樹叫炸的時候要喊一聲,等樹真的往下倒的時候,還要再喊一聲。

    這都是祖上用血換來的教訓,早已習慣成自然。

    轟的一聲響,上好的紅松木倒在齊膝的雪地上。

    樹枝上的玉碎漫天,被西風一吹,落的四處都是。

    不遠處的一塊石頭旁,早早籠了一堆火,幾個軍漢坐在旁邊烤著濕透的衣衫,旁邊還坐著一個年輕人。

    年輕人十七八歲,手里捧著一本殘破了邊的徐光啟翻譯的《測量法義》,手里拿著一根木棍就著旁邊的雪地,正在那劃拉著書里所說的“作延長線,而構兩平行線間,則作實線如上圖……”

    被濺起的雪花一覆,好容易畫出的圖頓時不成模樣。

    想著書里面的“銳角、鈍角、延長線、平行線”等等名目,心中更是窩火,起身大罵:“恁媽了個嗶!”

    周圍的軍漢轟轟大笑,這年輕人發完了火,把那本破書往石頭上一扔,把嘴里的話憋了回去。

    他剛才那是指桑罵槐,罵的不是蓋了那張圖的雪,而是罵的大順太宗皇帝。

    娘的,有病吧?想當官,不走科舉,就得學什么幾何原本、測量法義,要不是為了當官,為了進武德宮,誰他么去學這玩意?有個卵用?

    這年輕人心想,虧得太宗李過死的早,若是再晚死幾年,指不定又想出什么幺蛾子,留下什么古怪的遺訓。

    當年李過還沒打回北京城就病死了,這才傳位給了高一功,之后才有了李來亨一脈。

    李過雖死,留下的遺訓倒是不少。

    科舉不變,怕惹天下眾怒,只能分出武德宮學什么幾何之類的西學,更是規定日后武德宮里必考《幾何原本》、《測量法義》之類的東西。

    年輕人學的挺好,但真是一點都不喜歡這些什么平行線、銳角、圓、內切多邊形之類的東西。

    文言文配幾何,那酸爽……

    文言文配幾何再配上沒有標點符號,那酸爽……

    要不是為了進武德宮,要不是為了當官,誰會學這玩意?

    年輕人心想,也虧得這些書出的晚些,若是宋時就有,那范文正公切涼粥而苦讀的故事,怕是要成了切涼粥而測涼粥體積了,這豈不可笑?

    如今京城一大堆的《幾何練習題》,倒是富了那些書商,為了考武德宮竟是年年加印。這苦寒之地,弄本書都不容易,真是不公。

    心里罵完了太宗李過的八輩祖宗,嘴上可不敢罵出口,只能氣急敗壞地收起那本殘破的書,嘟囔道:“你們笑個什么?老子明年就有機會去考武德宮,將來你們見了我,說不得得叫我一聲軍門。”

    軍門者,大營之門,都督巡撫方可如此稱。他這么一說,眾人笑的更厲害了。

    這年輕人叫杜鋒,祖籍山東鄆城,當年謝遷、榆園軍起義,他的祖輩也參加了。

    若論起來,也算是史上留名的人物——上書剃發的孫之獬,被起義軍抓住后用錐子扎滿了全身,把頭發塞進了扎出來的錐子眼里,名曰:給你種發!

    扎孫之獬的錐子,就是他的老老奶奶平日里納鞋底的。雖不能留名青史,但也可做傳家之寶,子孫之談資。

    歷史變動之下,這些榆園軍沒有給張存仁扒黃河大堤水淹榆園軍的機會,也算是全了復社四公子之一的侯方域的名聲。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临西县| 同心县| 土默特右旗| 阳城县| 都昌县| 兴国县| 如东县| 额济纳旗| 高雄市| 凯里市| 祁东县| 莱阳市| 介休市| 金沙县| 永嘉县| 娱乐| 北流市| 福鼎市| 通道| 泰宁县| 哈巴河县| 德庆县| 新巴尔虎左旗| 邢台县| 西昌市| 循化| 宁陕县| 伊川县| 广西| 盐亭县| 房山区| 金乡县| 高要市| 柘城县| 正阳县| 临颍县| 上饶县| 清远市| 岚皋县| 临洮县| 酉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