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四十一章 金陵城外龍王廟-《我要做駙馬》
第(1/3)頁
金陵城定淮門外,這里靠近揚子江,也是秦淮河匯入揚子江的入口,每年雨水大的時候,這里都十分容易被淹沒,特別是長江中上游發大水時,江水可能反灌進秦淮河,從而給金陵城帶來巨大的損失,所以朝廷將這里的城門取名為定淮門,可惜并沒有什么效果,每年該淹還是淹。
與定淮門類似,在秦淮河匯入揚子江的入口處,岸上還修建了一座龍王廟,每年雨季來臨之前,都會有許多人前來給龍王獻上祭品,希望龍王能夠保佑一方平安。
然而諷刺的是,每年發大水時,龍王廟都是第一個被淹,久而久之,也就沒人愿意來祭祀了,整個龍王廟也因為洪水和年久失修,導致破敗不堪,只有一個年老的廟祝還住在廟里,不過每年發大水時,他也要搬到高處躲避。
天色已經黑了,龍王廟里卻亮起了燈光,那個年老昏花的廟祝早早的睡下了,羅貫中卻依然坐在燈下修改著自己的書稿,時不時還會停下的沉思片刻,然后這才開始下筆,但寫一會就很快又停了下來。
今天羅貫中感覺思路很不順暢,一段文字反復修改了數次,依然讓他感覺不滿意,最后他猛然丟下筆長嘆一聲,然后環視了一下自己身處的這個簡陋的房間,又讓他再次嘆了口氣,一雙有些昏花的老眼也露出幾分頹喪之色。
羅貫中本是太原人,不過他小時候就跟著父親搬到杭州一帶,他父親是做絲綢生意的,家境的也相當不錯,羅貫中自幼就開始讀書,年輕時也曾經有過遠大的志向,后來元末戰亂時,他就曾經投身于張士誠門下做幕僚。
然而很可惜的是,張士誠并不是一個做大事的,特別是在稱王時,當時許多幕僚都勸說他不要太急著稱王,以免做出頭鳥,可張士誠就是不聽,這讓羅貫中也看清了張士誠的為人,于是就心灰意冷的離開,后來張士誠果然敗于朱元璋之手。
離開張士誠后,羅貫中曾經去過太原老家,后來又回到杭州,當時的他也開始把興趣轉向雜劇話本,于是就將自己的一些經歷注入書中,其中《三國志通俗演義》更是耗費了他大半生的心血,前幾年也終于完成,現在他則開始幫著去世的老師施耐庵修訂《水滸傳》。
不過這幾年羅貫中生活的并不如意,寫書只是他的興趣,并不能給他帶來什么太大的收入,特別是他在寫完三國后,曾經想找人印刷成書,為此他也特意去了福建的建陽,那里是印刷業最為興盛的地方,可惜因為他沒錢,又找不到有錢的人贊助,結果那些印刷作坊根本不愿意幫他印刷。
多年的顛沛流離,早就讓羅貫中耗盡了家財,最近幾年他更是只能靠著給人寫信為生,偶爾也會接到一些小話本的活,根本掙不到什么錢。
不過就在去年時,羅貫中忽然接到李洪派人送去的消息,說是李善長的孫子李節想要找他,而且這個李節也不知道從哪里知道他在寫的三國與水滸,竟然許諾可以出錢幫他將兩本書印刷發行。
對于這個突然冒出來的李節,羅貫中一開始也有些懷疑,不過李洪卻是他當年在張士誠府中認識的老熟人,兩人雖然沒什么太深的交情,但也彼此算熟悉,就算雙方這么多年沒見面了,對方也沒必要騙他。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遵义县|
临武县|
油尖旺区|
静乐县|
咸阳市|
内黄县|
潼关县|
普兰店市|
南丹县|
抚州市|
乐山市|
桦甸市|
海宁市|
布拖县|
三江|
正镶白旗|
鹤峰县|
晋城|
防城港市|
新田县|
海口市|
方城县|
大埔县|
衡阳县|
呈贡县|
乌兰浩特市|
嵊州市|
响水县|
伊金霍洛旗|
东兰县|
德安县|
玉环县|
海宁市|
文水县|
镇原县|
祁阳县|
莫力|
武山县|
萍乡市|
积石山|
东丽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