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宋楚和三名生物學的專家聊,顧越那邊也有名校的專家認出他來了,圍著他聊。 顧越在《國際物理》上發表過論文,之后就被邀請出國,去參加過兩次物理和機械方面的專題交流會,也結交認識了不少的國際頂尖專家。 這兩人談笑風生,不但讓華大、京大跟來接待的學生驚訝,連那十幾個國家來參加比賽的學生們都驚訝不已。 這幾人都是他們的教授,平常在學校里可威嚴了,也時常會做大項目,有幾人還加入了單獨的科研實驗室,賺錢杠杠的。 他們這些人很多也都希望能夠和教授打好關系,看看以后能不能進入他們的實驗室當個助理,然后轉正成研究員。 可現在人家宋楚和顧越竟然和他們的教授看上去那么聊得來,更甚至他們都感受到了教授對兩人的尊重。 看來這兩人真有實力,否則教授們不可能理會。 對外部和教育部的同志見狀也驚詫不已,原來宋楚和顧越還認識這么多國外頂尖學府的專家們,很厲害。 同時也松了口氣,有這兩人在就好跟這些人打交道了。 “宋同學、顧同學,人已經到齊了,我們現在就出發吧。” 教育部這邊派過來的周主任笑著繼續說:“你們看是先去參觀哪里?” 宋楚詢問了下大家的意見,那些教授都讓她做決定,她想了想就定了下來。 “那就先去京大,然后去華大,最后去京都農大吧。” 之所以定這一條線,也是按照三所大學現在的實驗室水平來的,京都農大這邊指的是她私人實驗中心的設備。 要讓這些人看看,我們的東西越來越好,而不是從一開始的好,變成失望。 而是要從也太一般和落后了,到還行勉強看得過去,到最后閃瞎眼睛。 這樣的過程才能讓這些人記憶猶新,才會認識到她們不弱,多創造點交流合作機會。 宋楚提出來的這條路線沒人反對,于是一行人就坐著大巴先去了京大。 宋楚和顧越對京大都不是很熟,所以一路上就讓幾名京大的學生介紹。 進入京大,也由幾人帶著一起參觀了校園和實驗室。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