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戈基人來源于羌人民間口口相傳直至后世的史詩傳說《姜戈大戰》。 相傳在羌人祖先生活的草原上,生活這一群戈基人。 戈基人身材矮小卻十分健壯,長著高高的顴骨,突出的眼睛,背后還有一條短短的尾巴,并且性情十分兇猛,互相之間經常因為爭奪牧場而發生戰爭。 一天晚上,羌人忽然遭受了戈基人的搶掠。 羌人為了避免戰爭被迫西遷尋找安生之地,而戈基人卻窮追不舍,屢次將羌人逼入絕境,哪怕羌人奮起反抗也總是不能取勝,最后羌人的天神終于出手相助,使用自己的法力與智慧將戈基人徹底打敗,從此羌人才過上了安穩富足的生活。 吳良看過后世學者走訪整理出來的《姜戈大戰》原文。 史詩中雖然有一些匪夷所思甚至看起來很不合理的地方,但關于戈基人的描述卻是十分清晰,就好像“戈基人”這種后世人們無法想象、考古界也從未發現過類似人類遺骸的種族真實存在過一般。 而更令人驚奇的是。 三星堆中發掘出來距離后世有3000-5000年歷史的青銅面具,五官特征竟與羌人史詩中“戈基人”存在許多相似之處。 而三星堆正是古羌人的主要聚集地之一。 因此后世考古界也有許多學者推測這種疑似外星人的青銅面具形象,原型可能便是羌人史詩中的“戈基人”。 可惜直到吳良穿越之前,也沒有人找到直接的證據或證物能夠證實這種猜測。 而現在擺在吳良面前的石像,卻像是一種頗為直觀的證據。 因為他在這個石像背后的股骨位置,看到了一條明顯是雕刻出來的短尾巴。 這尾巴有點類似于兔子的尾巴,向上翹起卷成了一個與石像比例很不協調的小球。 吳良走上前去小心剝去粘附在這條小尾巴上面的少量污泥,能夠清晰的看到尾巴上面還有一些順著尾巴卷曲方向雕刻而出的細小紋路,通常情況下,這樣的紋路應該是為了呈現出小尾巴上長有毛發的狀態。 “這……” 吳良腦中浮現出了一些比較紳士的畫面。 在后世的某些圈子里,這種長有尾巴的種族通常都以女性的身份出現,并且深受一些圈內人士的喜愛與追捧,甚至已經形成了一種比較小眾的文化。 吳良不是個紳士,而是個lsp,所以他雖不是圈內人,卻也一點都排斥這種文化。 不過眼前這個體型短小卻又十分壯實的石像,顯然不符合這個圈子的審美,并且石像上還雕刻出了十分顯眼的器官,這分明是一尊男性雕像,而有著一般人類擊劍必敗的比例,實在難以教人生出什么想法。 更何況,作為一名專業而又嚴謹的考古工作者,吳良是有職業操守的。 所以。 這里究竟是什么地方? 吳良望向山陵上密密麻麻的山洞,凝神思索起來。 后世從未發現過疑似“戈基人”的遺骸,而與“戈基人”有關的“古羌人”又一直尊崇火葬的習俗,甚至將其視為一種崇高的信仰。 《呂氏春秋》有云:“氐羌之虜也,不憂其系累,而憂其死而不焚也。” 這句話的意思便十分明了,說的是“古羌人”被俘虜做了奴隸之后,不怕繁重的勞役,只害怕死后不能火化。 因此這些山洞斷然不可能是“古羌人”的陵墓。 再加上“古羌人”通常也沒有居住在山洞之中的習慣,因此這種規模的山洞也不太可能是“古羌人”的居所遺址…… 吳良想起了后世一個叫做“克枯鄉”的羌族村寨。 在“克枯鄉”村寨不遠處的山陵上,便有許多不知修建于何年何月的神秘山洞,當地的羌人將這些神秘山洞稱作“金洞子”。 據當地人介紹,這些“金洞子”同樣有著令人匪夷所思的傳說,他們說這些山洞的主人,其實是一種身材矮小的矮人,這可惜這種矮人早已消失,因此這些山洞便空了下來,一直保留到了后世。 根據這樣的傳說,后世同樣有學者懷疑這些山洞可能與傳說中的戈基人有關。 可惜同樣沒有找到證明這種猜測的可靠證據。 …… 帶著這些猜測,吳良從身上取出一塊麻布來,繼續小心翼翼的清理這尊石像上的淤泥與青苔。 典韋則一言不發的站在身后警戒,同時依照吳良的指示,每隔一段時間還會敲擊一下吳良交給他的神秘小鼓防止水中那些消失不見的“蜮”卷土重來。 如此一刻鐘之后。 吳良總算將這尊石像清理了出來。 現在的石像與清理之前的石像相比,除了上面的雕刻的紋理更加清晰之外,其實并沒有太大的區別,也沒有更多值得研究的細節。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