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瓬人軍眾人聽到這句話,已是相視會心一笑。 典韋、白菁菁的情商或許略差一些,但楊萬里與于吉可都是為人處世方面的老油條,自然是瞬間便明白了吳良這番話的用意。 不得不承認,引導起這種目中無人的叛逆期小屁孩來。 吳良自稱第二,恐怕天下就無人敢稱第一…… …… 事不宜遲。 交代瓬人軍兵士繼續處理丘穆公墓的后續工作之后,吳良便帶著典韋、白菁菁、于吉、楊萬里、諸葛亮五人離開鄧縣,直奔距離此地不遠的襄陽城而去。 諸葛亮帶路,首先拜訪的自然是黃月英所在的黃家。 吳良知道黃月英的真名一定不叫黃月英,因為這時候的士族以單名為貴,只有社會地位特別低的平頭百姓才會起兩個字的名。 黃家就算如今家道中落,也一定不會給黃月英起這種兩個字的名。 如果所猜不錯的話,“月英”應該是她及笈之后才起的字,真名依舊有待考證。 因此黃月英的父親真名也不叫“黃承彥”,他也有一個正式的單名,雖然歷史上同樣沒有記載,但他的真名吳良已經通過諸葛亮之后有所了解。 黃承彥真名叫做黃爽,字承彥。 可惜黃月英的真名諸葛亮就不得而知了。 畢竟眼下黃月英還是個未出閣的姑娘,雖然這年頭并沒有強迫女性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風俗,但黃家好歹也曾是個有頭有臉的士族,未出閣的姑娘自然不會時常拋頭露面,因此諸葛亮這樣的小屁孩根本就沒什么機會接觸,不知道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如此一個多時辰后。 吳良等人終于進了襄陽城。 眼下的襄陽城雖然不敢說是門庭若市,但也比吳良去過的大多數地方要繁華一些,街上來來往往的行人并不少,青壯年也比陳留郡城略多一些。 這是因為東漢時期的荊楚大地聚集了許多大牌的門閥士族。 各路諸侯雖然已經起兵,但為了不得罪這些士族門閥,免受天下口誅筆伐,暫時還沒有人會將戰火引到這個地方來……正是因此,諸葛玄死后,沒權沒勢的諸葛亮才能舒舒服服的一直在這里隱居到27歲,小日子過得還算不錯。 當然,娶了黃月英,做了黃家的女婿這件事應該也不無關系。 不過這事吳良肯定是不會提前對諸葛亮說的,沒準兒遇上了自己之后,諸葛亮的命運已經悄然發生了變化,他與黃月英是否還有歷史上的姻緣已經不太好說了。 吳良自然不會勉強諸葛亮,更不沒有資格勉強黃月英。 反正兩人年紀尚小,都還沒有到婚配的年紀。 吳良此行只有一個目的,那就是親眼見一見傳說中的黃月英,看看她是否像史書中記載的那么丑又那么有才,滿足一下自己的好奇心…… 穿過襄陽城的青石街道,不多時吳良等人便來到了一個頗具規模的宅子前面。 這宅子看起來與吳良那座位于陳留郡內的大宅子差不多大,不過卻是老舊了一些,門上的朱漆已經出現了開裂的痕跡,不少地方都露出了朱漆下面的木色,門上的一些鐵制門釘也出現了斑駁的銹跡,唯有經常使用的門環還比較光滑。 除此之外。 門上的匾額也是已經有些褪色,刻在上面的“黃府”二字灰蒙蒙的倍顯蒼涼。 看來諸葛亮說的不錯,黃家確實已經家道中落,連士族最看重的代表臉面的門面都已經顧不上了。 大概也是因此,黃承彥才會將黃月英許配給諸葛亮,叫黃月配陪著諸葛亮在鄧縣郊外的山崗上去過那男耕女織的清苦日子吧。 “有才哥哥,我先進去通報一聲?” 諸葛亮回頭問道。 其實黃府的門此刻就是虛掩著的,而且并未有傭仆把守,吳良等人完全可以大搖大擺的走進去。 不過從禮數上來講,還是先派一個人進去通報一聲比較妥善。 “去吧,就說我乃劉表劉將軍賬下校尉,特奉劉將軍之命前來探望。” 吳良將自己的黑綬印璽丟給諸葛亮,笑呵呵的說道。 據吳良所知,這黃承彥與劉表其實也是有些關系的。 史載黃承彥的岳父蔡諷總共有兩個女兒,大女兒嫁給了黃承彥,小女兒則嫁給了劉表,并且深受劉表寵愛。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