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吳良又“苦笑”著搖頭,依舊要走。 “我并非寬慰吳公子,乃是實話實說。” 諸葛亮依舊抓著不放。 “此話當真?” 吳良終于駐足。 “當真!” 諸葛亮鄭重點頭。 “那就請諸葛公子說說我究竟有哪些方面在諸葛公子之上。” 吳良又道。 “呃……” 諸葛亮頓時愣住,絞盡腦汁想了半天才道,“自知之明!吳公子比我有自知之明!” “……” 吳良無語。 這孩子真心不會說話,不過看在諸葛亮現在才十三四歲的份上,吳良決定暫時不與這個熊孩子計較。 當然,吳良心里清楚。 也正是因為諸葛亮現在才十三四歲,若是待他再年長一些,再多一些閱歷與見識,他剛才這招“欲擒故縱”之計可就未必能起作用了。 畢竟人家好歹也是天朝古代最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改革家之一。 若是沒點真才實學,怎么可能助幾乎快走投無路的劉備絕處逢生,建立起實力不俗的蜀漢政權,最終與曹老板和孫權三分天下? “吳公子,如今你我二人已是摯友,你就先與我好好說上一說,你究竟聽到了我的那些高談闊論,從中領會到了我那遠勝于常人的獨到見解與遠見卓識了吧,也教我似你一般有些自知之明,如何?” 諸葛亮以為吳良對他的回答很是滿意,連忙又趁熱打鐵的道。 這話說得真是越來越欠揍了。 不過吳良既然決定不與他計較,自然也不會放在心上,只是指著身后的破茅草亭笑道:“要不我們亭內一敘?” “我正有此意,請!” 諸葛亮連忙跑進亭子里面,將亭子里面的兩塊破墊子抖了抖,重新鋪好做了一個請的手勢。 “多謝。” 吳良也不與他客氣,走入亭內大大方方的坐下。 諸葛亮則很是端正的跪坐了下來,就像一個小日子過得不錯的島國人。 其實諸葛亮的坐法才是東漢時期的標準坐姿,這叫做“跽坐”,乃是天朝早期的一種貴族禮儀,島國人的那種坐法便是從天朝學來的,一直流傳到了后世。 不過吳良除了參加曹老板的聚會時略微注意一下,其他時候都坐的我行我隨,怎么舒服怎么來,如今他已經用自己的方式拿捏住了諸葛亮,自然更不會在這個小屁孩面前講究這些…… 嘁! 以他現在的年齡,諸葛亮還得喊他一聲叔叔呢,與他同輩相稱已經夠給他面子了。 當然。 吳良心里也清楚,想要真正得到諸葛亮的認同,并且從他這里問出一些自己想知道的事情,還是需要拿出一些真材實料的,否則之前那胃口可就白吊了。 所以當他開始對諸葛亮“欲擒故縱”,便已經想好了后續的應對之策。 就是《隆中對》! 盡管《隆中對》是諸葛亮27歲被劉備三顧茅廬時才提出來的,吳良也不確定現在的諸葛亮有沒有那樣的見地。 盡管諸葛亮提出的《隆中對》中,還有對當時已經打敗了袁紹的曹老板和已經建立了穩固政權的孫十萬的一些中肯評價。 但只要除去這些如今不該出現的內容,剩下的內容依舊十分精準的把握了時局,依舊頗有一番見地。 如今諸葛亮正眼巴巴的等著吳良“夸贊”他呢。 不管諸葛亮現在有沒有那時的見解與遠見,強行扣在他頭上也照樣是這個小屁孩一定無法拒絕的高帽子,絕對能夠令他神魂顛倒。 “吳公子,請講吧,我洗耳恭聽。” 諸葛亮哪里知道吳良在想些什么,亦是根本無暇在意他的坐姿,剛坐好便立刻一臉期盼的催促道。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