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其實那什么所謂“朝廷征收的地稅”…… 如今群雄割據,陳留既是曹老板的地盤,這稅收上去就是給曹老板作為軍餉用的,曹老板便是所謂的“朝廷”。 而既然是曹老板征收的地稅。 吳良覺得還是可以略微的慷一下曹老板之慨的。 反正按照他的計劃,等到收獲的季節,雍丘縣實施“屯田制”收上來的糧食,絕對會比往年高出許多倍,足可令程昱與曹老板大吃一驚。 至于朱魯這點地稅,吳良若是不想害他,只需告訴曹老板此人在他實施“屯田制”的過程中提供了許多幫助,耗費了不少糧食與錢財,朱魯非但無過反倒有功,順便還能夠履行此前的承諾,為他要個一官半職也就是一兩句話的事。 當然。 也不是完全就將朱魯的地稅免了。 他打算與招募回來的屯民四六分成,屯民拿六,他拿四。 如此將其中一部分屯民安排去朱魯的田地種耕作,他就成了一個勞務派遣公司,還能夠為曹老板賺回兩成的地稅。 而定下四成的佃租,在當今的時局之中,放眼天下也絕對找不到比這更良心的了,更別說在莊稼長成之前,還有人負責那些屯民的飲食與住所,這對于他們來說簡直就是天堂。 其實吳良知道,在天朝上下幾千年的封建社會中,四成的佃租都絕對不能算是低的。 但時局不同,有些事情也應該相應的做出改變。 就像這佃租,真心不是定得越低越好。 而是最好選擇一個統治者和老百姓都能夠接受的適中點。 太高或是太低,只要有任何一方心中有所不滿,制度都會快速崩盤,時局都只會更加混亂,苦的還是百姓自己。 歷史上曹老板實施的“屯田制”,也只有在官民五五分成的時候,才穩定了幾十年的時間。 等到了曹魏后期,剝削逐漸嚴重起來,分成比例甚至達到了官八民二的程度,再加上屯田土地又不斷被門閥豪族所侵占,便出現了屯民大規模的反抗與逃亡,“屯田制”自此徹底崩盤了。 而吳良之所以定為四六開。 也是故意給曹老板留了一些操作的余地,這就像是討價還價,如果一上來就是五五開,曹老板肯定還想再往上調一調擠一擠。 倘若是曹老板親自將分成比例從四六開調到五五開,便又會覺得已經占了些便宜,今后也會適當調的慢一點。 這是吳良唯一能夠做的。 他知道自己做不了什么救世主,能做的只是在滿足自己目標的同時,盡可能的減緩屯田制的崩盤與剝削程度,最起碼可以令這些屯民們多過上一段安穩一些的日子。 正所謂。 興,百姓苦。 亡,百姓苦。 只要有人的地方,便少不了剝削,這是永遠都沒有辦法解決的社會問題。 “那我豈不是就什么都不用做,只管收租便是了?” 朱魯一愣,天底下竟還有這樣的好事? 而且到手兩成的佃租,肯定要比此前的“不到兩成”多! “當然不是,在此期間永康賢弟需要為我提供一些其他方面的支持,你手中的耕牛與農具都需無償借給我調配使用。” 吳良終于將自己此行的目的說了出來。 “這是自然,這些東西本來就是耕種用的,反正閑著也是閑著。” 朱魯想也沒想的說道。 “除此之外,永康賢弟還要為我無償提供耕種的種子,否則我也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吳良又道。 “好說!種子才幾個錢,有才兄若是需要,盡管來找我取便是?!? 朱魯又是十分大方的說道。 “還有?!? 吳良繼續說道,“我為永康賢弟找來的佃戶大多都是孑然一身的流民,在莊稼成熟之前,他們恐怕都沒有吃食……當然,這些人肯定不能叫永康賢弟養著,我的意思是,永康賢弟可以先預支給他們一些糧食維持生計,待莊稼成熟時,再由我來監督,叫他們如數歸還便是,賢弟覺得如何?”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