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齊哀公原來還真不號齊哀公,而是“齊壬公”。 這個“壬”字其實是取自登基當年的年分。 在春秋時期上,十天干指的就是年分,而十二地支指的則是月份。 只不過自齊哀公之后,周夷王將他的繼任者呂靜立為“齊胡公”,這個傳統也就不再沿用了。 當然,還有其他方面的原因,畢竟天干只有十個,十年一個輪回,這就很容易造成后來的繼任者與先王們王號重復,非常有改變的必要。 不過這并不重要,吳良更關心的還是齊哀公呂不辰被周夷王“烹殺”的真正原因。 這部《齊史》中記載,呂不辰被周夷王“烹殺”確有其事,不過卻并非是因為紀國國君進了讒言,而是呂不辰咎由自取。 《齊史》中說,呂不辰修習了一種叫做“厭魅”的古老方術。 所謂“厭魅”乃是一種十分古老的詛咒方術:“刻木為偶人,晝夜于日月醮之,祝詛于上?!? 這玩意兒與后世的“扎草人”有異曲同工之妙,只不過“厭魅”用的是小木偶罷了,施咒者在小木偶上寫下被詛咒之人的名字與生辰,再經過極為神秘而又復雜的施法之后,在小木偶上面釘釘子便能夠令受咒人承受響應的痛苦。 這件事不知怎么傳到了周夷王耳中。 那時雖然還并未定出秦朝之后才確立的“十惡不赦”之罪,但這樣的左道方術早已被定為禁術,任何人使用或是修習都將被處以極刑。 于是周夷王便將命人呂不辰抓了起來,并在其家中搜出了許多小木偶,這其中竟還包括寫了周夷王名字與生辰的木偶。 周夷王自是大怒,于是便命人對呂不辰施以了“烹刑”! 也是因此,呂不辰在歷史上還留下了一個名字,叫做“呂不臣”。 不過這個事件到此并未結束,呂不辰被“烹殺”之后,同父異母的弟弟呂靜被周夷王封為“齊胡公”接任王位。 而呂不辰同父同母弟弟呂山與家眷親信則是先秘密將呂不辰那已經不能算作尸首的“尸首”接回來進行厚葬,而后便以“利大者疑”的理由懷疑乃是齊胡公呂靜向周夷王告密…… 這點倒也說得通,呂不辰明明有同母兄弟,其他的兄弟也是不少,為何周夷王便偏偏選定呂靜為下一任齊王? 況且。 這立新王的事本是齊國呂家自己的內務,就算周夷王乃是天子,歷史上也極少有天子干涉諸侯家中內務的事情,實在不合常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