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自打聽過了于吉的“八煞黃泉”之說之后,他就一直心神不寧,哪還有什么心思做什么“叫花水鳥”。 片刻之后。 白菁菁賭氣的為吳良編好了麻繩辮子,一邊遞給他一邊沒好氣的問道:“你編這麻繩要做什么?” “你猜。” 吳良神秘笑道。 這是后世才創造出來的燭芯做法。 三根繩子編在一起,燭芯燃燒的時候就會自動散開,末端正好翹到火焰外側,不但可以完全燃燒,還免去了古時“剪燭”的煩惱。 唐代詩人李商隱就有一句“何當共剪西窗燭”的詩句,說的就是“剪燭”。 那時候蠟燭燭芯還是用棉線搓成的,直立在火焰的中心,由于無法燒盡而炭化,所以必須不時地用剪刀將殘留的燭心末端剪掉,否則蠟燭就會自動滅掉,這無疑是一件麻煩的事。 “就會裝神弄鬼!” 白菁菁不屑道。 “嘿嘿,我是真神。” 吳良只是干笑,依舊沒有多說。 只因這個時代的蠟燭實在太珍貴了。 倒不是信不過白菁菁與典韋,主要是現在還有于吉和不少兵士在附近,絕不能當著這么多人的面展示他這簡單至極的蠟燭做法,更不能讓這么多人知道這“蜂巢”就是制作蠟燭的主要原材料。 否則萬一有人動了貪念,對他以及整個瓬人軍都不是好事,因此必須做好保密工作,至少回去之前都決不能公開。 好在這里的人,恐怕連蠟都沒見過,倒暫時不用擔心他們看過這些蜂巢之后便察覺到什么。 而后。 吳良又悄悄囑咐典韋,讓他等兵士將“蜂巢”帶回來之后直接送入軍帳之內。 接著帶了一些柴火與火源鉆入自己的簡易軍帳之內,吩咐沒有他的允許絕不準任何人進入。 …… 接下來的一周多。 瓬人軍都在清理那些埋于地底的枯骨,不過吳良的主要目的其實是收集那些藏于枯骨之下的“蜂巢”。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