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五萬長巾賊是夸張了,攻打淮安城的長巾賊應有三萬。 要命的是長巾賊圍攻淮安城時,石總督并不在淮安,城里無人能調動淮安的漕軍,淮安知府匆忙組織人手御敵,沒能抵擋住長巾賊三萬大軍。 賊人在城里似有內應,竟曉得淮安城的兵力布防,最終攻破了防御最差的城門,涌入到城內。 長巾賊一進城,淮安立刻陷入了混亂。 長巾賊以殺盡天下狗官為宗旨,一進城就直奔漕運總督府而去,畢竟淮安城里最大狗官不是淮安知府,而是漕運總督! 石總督的兒子拿了石總督的印鑒調漕軍抗敵都遲了,長巾賊已經殺到了總督府門口。 關鍵時刻,一名錦衣衛百戶,帶著五百衛所兵士援馳總督府,撐到了漕軍大部隊趕到。 長巾賊攻打淮安城四天三夜,漕軍的人數多過長巾賊,戰斗力卻不行,而且統帥不在,沒有主心骨,就是石總督的兒子也不能完全指揮這支隊伍。 一時是漕軍占了上風,一時是長巾賊占上風。 進入城內的長巾賊燒殺搶掠,給淮安城造成了極大的經濟損失和百姓傷亡。 第五天,石總督趕回來了,接過漕軍的指揮權,將長巾賊重創擊潰! 長巾賊們帶著搶到手的糧食和財物匆匆撤離,石總督滿面肅殺。 這一戰,淮安城內是滿目瘡痍,總督府的情形也很糟糕。 石總督的獨子身體不好,殫精竭慮與賊人周旋拼殺,還沒撐到石總督返回淮安力挽狂瀾,石少爺就吐了兩回血。 榮玉娘被賊人驚嚇,身孕也沒保住。 她自己倒下了,丈夫也指望不上,還不知弟弟榮九如今是什么光景。 榮玉娘的擔心都化作了眼淚。 她哭自己剛成型的孩兒,也哭病情加重的丈夫,更哭生死不明的親弟弟,不顧剛剛小產的身體,掙扎著要爬起來去見公公。 ——只有公公石總督發話,才能救弟弟!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