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地方官們大多是類似的想法,少做不一定對,多做肯定容易出錯。 江知州也有同樣的顧慮。 江知州最怕臨清城放進幾百個流民,整個山東境內的流民都聞訊而至,全部跑來臨清,到時候自己怎么辦? 臨清雖然富庶,江知州也不能強迫那些富紳和大商人掏銀子掏糧養活流民。 城里的房子,城外的土地都是有主之物,江知州更沒有能力把有主的土地白白分給流民們。 要想把流民收編,得有土地,沒有土地,流民就是無根的浮萍,他們自己沒有努力的精氣神,江知州怕這些人在臨清城里坑蒙搶掠,壞了臨清的治安和風氣。 有了自己的土地,流民才會被約束,踏踏實實種田,老老實實給朝廷交稅,輕易不敢做違法亂紀的事。 可江知州又變不出那么多土地,不就得來請示五皇子么。 結果程卿給他出了個主意。 江知州想得是長遠,程卿的法子是救急。 窮是救不了的,自己不想努力,官府怎么扶都沒用,程卿去流民聚集的窩棚區逛了一圈,一看那些流民的精氣神就心中了然。 臨清城拿不出土地安置流民,那就不拿。 想要土地,想要在臨清城安家落戶? 行啊,自己努力唄。 要是別的地方,商業不發達,找個零工短工都難,但臨清是大運河邊上的大糧倉,接納幾百個流民卻不難。 程卿給江知州提供的不是什么史無前例的絕妙點子,說白了就是以工代賑,她更多的是給江知州理清了思路,增加了魄力。 江知州在路上就和俞三交流了一番。 俞三聽得一愣愣的: “程大人說要修個碼頭?” “是啊,程大人要修碼頭,說是臨清的碼頭不夠用,實不相瞞,本官到任后,早就想擴建臨清的碼頭,幾次提起都因種種原因擱置,這次程大人也算幫本官下了決心。” 江知州滿臉是笑。 俞三沒整明白。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