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或許是經過鴨路江之戰后,倭奴國這段時間大力推動國內軍工的發展。 同時也對軍隊進行整編后,他們覺得自己所轄軍隊的戰斗力有所提升? 張宗卿搖了搖頭,他露出了極為輕蔑的笑容。 “傅做意將軍,怎么樣?” “有沒有信心去滬市打這么一仗?順便也檢驗一下這支回爐重生的晉軍王牌,到底有多強悍的戰斗力!” 張宗卿笑了笑,他看向傅做意開口問道。 此時,晉軍經過精兵簡政之后,兵力已經是被張宗卿削弱到了十萬人。 但這十萬人幾乎是沒有經歷過戰爭,而一支精兵的鑄就非要經歷戰火的錘煉不可。 而這一次,就是一個絕佳的機會。 “二公子,你的意思是將晉軍調往滬市,對試圖侵犯滬市的倭奴國軍隊進行反擊?” 聽到張宗卿的提議,傅做意的眼睛都亮了起來。 作為一名華國將領,傅做意打了半輩子的仗,但都是國內戰爭。 對于一個華國軍人而言,與自己的同胞交戰,這本來就是一種恥辱。 而死在內戰之中,更是沒有半點意義。 所以當張宗卿提到要將這支新編晉軍,全部調往滬市之后。 傅做意自然是極為興奮。 “對,在我看來他們也是時候應該調往滬市一帶,與小鬼子們干上一仗了!” “戰死沙場,馬革裹尸!為自己的家國獻出生命,這本就是一個軍人的榮耀。” “三十萬奉軍與倭奴國五十多萬三韓派遣軍,在鴨路江一帶對峙。” “而為了防范我們華國的進攻,大熊國也在邊境線位置屯兵五十多萬。” 說到這里,張宗卿卻是笑了笑。 倭奴國與大熊國在奉軍附近就駐扎了百余萬大軍。 而張宗卿為了防范兩國,也將四十萬奉軍布置在邊境位置。 即便是新編鐵道兵,也是從其他省市的流民中挑選出來進行編組。 張宗卿不想因為軍隊的負擔而過份壓制經濟的發展,所以他不得不打造出一支精兵,去應付眼下的困局。 而對西山省的晉軍進行重新整編,其實也是張宗卿為了應對這變亂的時局,以及虎視眈眈的小鬼子。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