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交通事故-《回到北宋當城管》
第(1/3)頁
“既然,西夏在西北邊境已有半年之久,未再生戰端。而且,李元昊在這將近一年時間之內,多次派遣使者來東京于我大宋求和商談,朕以為西夏對我大宋求和之姿誠意十足。此前,在西北戍邊的范仲淹、韓琦二人,也可征調回京,朕當另有任用。不知堂下諸卿意下如何?”
端坐于堂上的宋仁宗趙禎,聽完多位朝臣的先后發言,暗自在內心篤定西夏短期之內應該不會在西北邊境再生戰端,便想要召回在西北戍邊的范仲淹和韓琦二人,這才不失時機地在這個時候,征詢一眾朝臣的看法。
參加今日早朝的眾臣,都早已心知肚明,趙禎對范仲淹和韓琦二人極為賞識和器重,如若不然,這兩位進士出身的文臣,也不會在西夏跟大宋交戰時,被趙禎派遣到西北戍邊,分別作為宋軍守將夏竦的副將。
再加上,無論是范仲淹和韓琦二人,是在西北戍邊之前,還是在西北戍邊之后,多次上奏朝廷向趙禎建言獻策,幾乎都被趙禎一一采納。
見到趙禎既然問詢此事,一眾朝臣自然是不敢沒有任何意見,不過,在心里頭不希望范仲淹和韓琦而人回京的人,卻還是大有人在。
過了好大一會兒,端坐于堂上的宋仁宗趙禎,看到堂下的這一眾朝臣們,對于他把范仲淹和韓琦二人召回京城一事,沒有任何人站出來發表自己的看法。
于是,宋仁宗趙禎就隨即拍板道:“好,諸卿對于召回范仲淹、韓琦二人回京一事無異議,那朕就這么定啦!時候也不早了,今日早朝就上到這里,退朝吧!”
這邊廂,今日的早朝不到半個時辰就草草結束,那邊廂,王浩則是一邊打著哈欠,一邊陪同著他的好兄弟張三木,在甕市子北大街巡視。
盡管王浩已經不再只是街道司的一名巡查,而上任街道司司丞多日,可是,他并沒有因此舍棄自己的好兄弟張三木,只要是時間允許,他便陪同張三木一起巡街。
不過呢,今日卯時四刻許,王浩陪同張三木在甕市子北大街巡視,還是有另外一個小小的私心,那就是一邊巡街,一邊再想昨日開封府尹包拯給他出的那一道難題。
這道難題就是,希望王浩能夠盡快在三日之內,拿出一個應對侵街占道違章建筑卷土重來的良策,并且,還要整理文字呈送到包拯的手上。
要說,這個事情,包拯也向王浩交了實底,是宋仁宗趙禎給包拯下達的任務,而包拯思忖了大半天,卻毫無頭緒,這才求到了王浩的頭上。
而王浩面對包拯的請求,原本是想要拒絕的,可是架不住包拯的夸贊,又覺得包拯這么大的一個官兒,球到了自己的頭上,若是這次幫了他,包拯就欠他一個大大的人情。
在這世間,無論是在古代社會還是在現代社會,最難還得不是錢財,而是人情,就這一點認知來說,王浩還是比較深刻的。
原本王浩是想要通過巡街尋找一下防止侵街占道違章建筑卷土重來的靈感,結果當他發現了隨著時間的推移,在街道上的行人從少變多,在辰時許,街道比較狹窄的地方,竟然會出現摩肩接踵的盛況。
蹲在街邊觀察了良久,王浩突然就想起了他沒有穿越來到宋仁宗年間之前,生活在現代社會的時候,走在城市柏油馬路鋪就的街道上,在路口基本上都會有紅綠燈和斑馬線。
而且,馬路上也劃分為機動車道和非機動車道,以此把機動車和非機動隔離,大大減少了交通事故的發生概率。
當然了,即便是如此,現代社會當中發生交通事故,依然是無法避免,只能夠說在馬路上做出各種標識,為的就是盡量減少交通事故的發生,想要徹底避免則幾乎不可能。
正當王浩覺得說,應該向開封府尹包拯建議,在防止侵街占道違章建筑卷土重來的同時,東京城內的街道交通也應該進行嚴格規范之際,突然就在他眼前發生了一件交通事故。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两当县|
浦县|
诸城市|
巩留县|
景谷|
桐乡市|
正镶白旗|
石柱|
海原县|
德阳市|
永定县|
苗栗市|
石门县|
西畴县|
洪泽县|
禄丰县|
安徽省|
彩票|
淮南市|
英德市|
方山县|
通州市|
衡阳市|
收藏|
泰州市|
濮阳市|
松潘县|
龙井市|
庆阳市|
当雄县|
彭阳县|
锡林浩特市|
江油市|
四川省|
富源县|
宜川县|
泾阳县|
庄浪县|
许昌县|
普陀区|
稷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