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開始第三百零四次核聚變推進器模擬!”科技模擬器里,杜星宇孜孜不倦的進行著模擬。 核聚變推進器并非是簡單的將原先的核動力推進器里的核裂變反應堆換成核聚變反應堆就能完成的。 核聚變的能量輸出更多,這就需要能承受更多能量,功率更高的動力裝置。 這對裝置的結構設計,新型材料來說又是一個巨大考驗。 “設計理念應該跟火星飛船的混合動力推進組一樣,核熱動力加上核電等離子推進器,保證同時在行星大氣層以及太空兩個環境中的飛行狀態?!? “一個組合動力組輸出功率太低……設計為一個主動力組和四個副動力組,以核聚變反應堆為能量來源,同時五個動力組輸出,產生能將重達數萬噸的太空戰艦升空的動力……” 杜星宇不斷修改和模擬著,這是他設計的有史以來動力最強的推進器。 以前的太空飛船,最大負載才一千多噸,這次增加了幾十倍! 科技模擬器:“1+4組合核聚變推進器模擬中……” 在杜星宇的腦海中,一個球形的托卡馬克裝置正在進行穩定的聚變反應,輸出能量先是轉化為熱能,將工質和氧化劑加熱,產生巨大的推進力。 模型太空戰艦開始升空,沖出大氣層中,動力組及時更換成核電等離子體推進器,核聚變能量開始生成強磁及強電場,控制高溫等離子體噴射,在戰艦后面形成幽藍色的尾焰,讓戰艦在太空中繼續加速飛行。 …… 太空戰艦的設計和制造絕對是個超過太空電梯的超級工程,畢竟太空電梯的人工島建造、塔樓、空間站等等,此前都有一定的工程經驗可以參考。 但太空戰艦,這可是人類歷史上的頭一回! 全世界的專家集合在一起,同樣會面臨各種問題。為了建成這飛向星空的第一艘太空戰艦,華夏在北方沿海新建了一個巨大的“超級船塢”,龍港。 而建造太空戰艦的資金來源,則是來自于可控核聚變技術開始在社會生產中的使用而帶來的能源福利! 是的,當“金烏”裝置試驗成功后,華國立刻開始了可控核聚變的商用化推廣,在華國以及全世界各地開始建設可控核聚變能源站。 新能源的運用給整個人類社會帶來了發展騰飛的基礎,而在這幾年中,因為各種科技的突破,民用科技也進入了高速發展期。 經濟的增長和世界各國的合作,讓建造太空戰艦的經濟基礎得以滿足。 這一切得以實現的根源都在于杜星宇,若不是他利用科技模擬器讓這些技術難題被攻克,只怕現在人類已經想著怎么逃離地球了。 …… 三年后,龍港船塢。 巨大的太空戰艦艦體正在進行拼接,數百米長的艦身被架在超級船塢中,外表呈現銀色,其邊沿如利刃,仿佛可以切割時空。 最頂部是一個尖銳的“箭頭”,這個形狀還有其特殊意義,一種全新的武器系統,將從這里釋放。 這也是杜星宇完成了核聚變推進器之后的主要工作,太空武器的設計。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