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諸位,以上兩位的發現的確很重要。但在這里我不得不提來自華夏的航天動力學以及天體物理學家杜星宇。他對小型化核反應堆與核動力推進器的研究讓太空遠程航行成為現實……”一名委員說道。 委員們討論著,直到有人說道:“哦,各位,也許我們對杜星宇的研究還是小看了。” “就在剛才,華夏發射了他們的火星飛船,這艘飛船使用了核電能的離子推進器,人類的航天動力迎來一個大突破!” “核電的離子推進器?”有委員站起來,驚詫道:“那不是說,他們可以進行太陽系行星間的航行?” “正是如此,倫納德委員。” 眾人激烈的議論著,還特意發信函去華夏工程院驗證。 幾天后,皇家科學院內,諾貝爾物理學獎評獎委員會的會長站在臺上,鄭重的宣布道:“各位,投票結果已經出來了!” “今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是——”他停頓了一下,繼而說道:“華夏的杜星宇先生。” “真是一位年輕的獲獎者!” “他值得這份榮耀!” “可以通知華夏工程院了。” 杜星宇被確認為今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獲得者,頒獎典禮還要大半年才舉行,那都是他從火星回來之后的事情了。 …… 熒惑號火星飛船進入太空一周后,電視直播和杜星宇的直播早已完畢。由于他們已經離開地球一定距離,現在通訊開始出現延遲。 等到了火星,通訊延遲會擴大到四分多鐘,一問一答,就是八分鐘以上。這還是因為地球和火星在圍繞太陽軌道的同一側的相近點,若是在不同側的最遠地點,一個來回的通訊要二十分鐘! “第一次離家這么遠!”飛船上,宇航員蘇鵬看著窗外,感慨道。 窗戶外,是茫茫星空。來自無數光年外的恒星微微點亮黑暗遼遠的宇宙空間。 視野中,最亮的那顆星星便是火星,它反射著來自太陽的光芒,也是他們這次旅行的終點。 “很美,也很恐怖!”許憐秋也望向太空,眼中印著點點星光。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