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pS:有重復,晚點刷新,別等。 “我給你溫柔,你拒絕接受。 我給你雙手,真實的感受。 我給你自由,記憶的長久。 我給你所有,但不能停留。 我像風一樣自由……” 《像風一樣自由》這首歌怎么說呢,雖是搖滾,但更趨向于民謠風格。 在前世地球,《像風一樣自由》的創作人許巍,年輕的時候便接觸搖滾樂。但他的作品,不追求和弦的復雜和編曲的創新,他只求走心只求共鳴。 想要仗劍走天涯,想要像風一樣自由,沒有什么能夠阻擋的自由。甚至說你想要詩和遠方,我也想要詩和遠方,咱們確認過眼神兒,就是同路人。 就像是他當初為歌壇天后所創作的《執著》一樣:“每個夜晚來臨的時候,孤獨總在我左右。每個黃昏心跳的等候,是我無限的溫柔…” 講究的所謂的共鳴。 當然,這首歌是流行樂,但很明顯有搖滾元素在其中。 而大眾認知的搖滾多元化。 最常見的一種趨向那種‘叛逆’,這算是一種搖滾的社會情緒,就好像是青春期的孩子叛逆一樣。憑什么社會就得按照你們定下來的規矩來,老子不服。 而民謠呢,趨向于避世。 這個社會我改變不了,但他也別想改變我。生活太累了,老子走了。 只要不用供房結婚上班,哪兒都好。 而這種民謠的社會情緒,更容易讓人產生共鳴。畢竟普通人太多了,生活壓力太大了。 談自由聊夢想,談生活訴壓力。 …… 其實,大眾認知中的搖滾是一種風格,民謠也是一種風格。兩者主要的區別,在于樂器的編排和節奏上的編配。 如果不討論所謂搖滾精神、民謠精神和立場的話。搖滾風格在樂器上多采用架子鼓、電貝司、電吉他失真,還有的會加入許多弦樂、合成器音色等等。 而民謠在樂器編配上沒有那么“燥”,多采用架子鼓、手鼓、手鈴、電貝司或木貝司、木吉他或電吉他的輕失真,有的還會加入鋼琴、口琴、手風琴之類的樂器。 這里還得提出,搖滾包含很多種風格。 比如:新古典、哥特、電子金屬、電子核金屬、流行搖滾等等。 民謠也是一樣。 比如:校園民謠、愛情民謠、祭祀民謠、兒歌民謠、敘事民謠等等。 說起搖滾,普通人所認為的搖滾便是重金屬搖滾,很嗨很‘暴躁’的搖滾。 什么新古典、哥特搖滾啥的,都不懂。 至于流行搖滾,很多搖滾歌迷都不太認可,將其當做披著搖滾皮的流行歌曲。 代表人物便是汪半壁,前期的搖滾在很多搖滾樂迷看來是‘真的’搖滾。后期就是‘假的’披著馬甲的流行歌。 可話又說回來,拋開所謂的門戶之見和風格。他許多歌曲之所以火爆,是能夠給許多人共鳴,而不是曲高和寡。 說起民謠,很多人較為熟悉的便是校園民謠。 代表作品中有《同桌的你》《那些花兒》、以及榮意在《歌手》時演唱的那首《一生有你》等等。 而愛情民謠呢? 應該是那首《小芳》吧。 這首被歌手吃了二三十年的歌:“村里有個姑娘叫小芳,長得好看又善良。一雙美麗的大眼睛,辮子粗又長。” 至于敘事民謠嘛,應該有《百花里》和《南方姑娘》吧。 所以我們不能簡單的認為,某位歌手唱的歌不暴躁一點兒也不金屬,所以不是搖滾。某某歌手唱的歌一點兒也不校園,所以不是民謠。 … 在聽覺上,搖滾強調強烈的節奏感、沖擊感、爆破感。 就像是樂曲中段歸于安靜,突然進入的樂器齊奏,強調歌詞的沖擊性、唱腔的力量感等。 民謠多強調旋律的優美、歌詞的婉轉上口、歌手的嗓音磁性或是柔軟等。節奏上強調平和、輕快、溫柔。 搖滾歌手唱的歌不一定是聲嘶力竭。 就像是許巍《曾經的你》,它也是搖滾。因為純搖滾樂和純民謠樂兩者可以混合各取所長,成為民謠搖滾。 另外,一首歌曲在同樣一個調上,編配上可以用四五種甚至七八種不同的風格去編配。 可以編配成搖滾的,也可以編成金屬的、編成流行的。 甚至可以編成電子舞曲和編成民謠的。 一句話總結,搖滾和民謠,其實兩者主要的不同在于配器和編配方式上的不同。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