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2010年6月22日,調查往年類似事件,暫定目標為民慶市及委托人老家邡水市富商群體137人,其中死者9人:病故4人,車禍2人,自然災害死亡1人,他殺1人,自殺1人。 附:富商名單一份,死亡報告九份。 2010年6月25日,篩查富商名單,找到目標林一凡,于1995年開始經商,1996年一夜暴富,開設私人機械廠,其后不斷擴張。林一凡家人、朋友、下屬員工于1996年起不斷出現死亡案例,直至2003年,林一凡在洛渠江濱江大道跳河自殺,孑然一身,親友盡亡。 附:報紙新聞剪報,林一凡資料一份。 2010年6月26日,聯系委托人。音頻文件06620100626.wav。 “這是我們調查出來的結果。張先生,您是不是認識這個林一凡?” “不、不認識。我看過他的新聞,那時候,就是03年的時候,報紙上登了不少他的新聞,白手起家,被稱贊是商業(yè)天才什么的,然后英年早逝。而且很可憐……就是你們搜集的這些報紙,說他家里人都死光了。我……我是和他一樣了吧?” “目前看來是這樣。如果您不認識林一凡,也從未和他有過交集,那我們就需要從你們二人的共同點來找了。這是林一凡的生平經歷,您看看有沒有眼熟的內容。” “唔,這個……嘶——沒有,我是說,除了我們現在都在民慶市,沒什么重疊的,公司也不在一塊兒……” “社會關系呢?有沒有什么人是你們共同的朋友?” “這個……也沒有。這里面沒有一個是我認識的。” “好的。那我們會繼續(xù)調查下去。” “護身符有什么特別反應嗎?” “啊?沒有。你們給的護身符我一直帶著,沒什么特別的。” “你已經停掉人際往來了吧?” “這個……這個不可能完全停掉吧?而且好多人已經是我親人朋友了……” “最好還是減少接觸。我們暫時無法摸清楚這種死亡的規(guī)律,為了安全起見,您最近還是減少相關行為為好。” “我明白。我……我……我想問問,林一凡,真的是自殺的嗎?” “不能確定。可能是如報紙新聞所寫,家人朋友死絕,忍受不了后自殺了,也可能是死絕了之后就輪到他了。” “嚇!這……這、我、我怎么辦?” “所以才讓你停止相關行為。如果這個靈異事件有個選擇標準,我們還能做一番布置。就目前的情況看,它完全隨機,和你的遠近親疏不是它選擇死者的標準,我們就很難把握。” “但作為一種嘗試,我們期望它能有個標準,請您暫停賺錢的行為以及和旁人的接觸,只與我們保持聯系,就是希望它能將目標放到我們身上。” “那你們豈不是!”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