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李誠暫時還不知道留在上滬的僑商們,有人產生了也去印假鈔的心思,在公館內堅持到宴會結束。 他讓管家送走所有賓客后,就謀劃起了建設魯東的大計劃,以后世得到的資料,魯東青州內就有著充足的礦產資源,已經探明的高品位鐵礦石儲量,一點二九億噸。 全是高品位鐵礦啊。 袞州內則有著超級豐富的煤炭資源,袞州煤田探明的煤炭儲量是91億噸,品種也是屬于優良的煉焦配煤和動力煤。 把這兩個點暴起來,有足夠的技術人才去建設礦場、鋼鐵廠,那么拉動民國的煤、鐵、鋼等生產量,讓民國在這些方面快速追上島國,超越島國,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青、袞之間距離約300多公里,這是該修一條全新的鐵路配合未來即將興建的鋼鐵廠了。 李誠不缺錢,不缺糧食,到了魯東搞建設,當地也有的是災民和難民。 唯一讓他皺眉的是,礦場,不管是煤礦還是鐵礦,想要有效率,那幾乎都是會讓礦工們……要么干幾年落下一身傷病,要么累死。 白頭鷹那么發達的鐵路網絡線,位居目前的全球第一,那么夸張的煤炭鋼鐵產量,那是有多少華人被騙去當豬仔工,累死在礦山礦洞里,才有了白頭鷹的發展?? 如果雇傭華人曠工,李誠當然要給與曠工最合理的待遇、酬勞,人性化管理,可太人性化管理會拖慢效率。 “要不,花錢去哪買點人來??” 若是21世紀的價值觀世界觀,買人來搞曠工,肯定是節操盡喪毫無人性的表現。 但不要忘了這是什么年代,不說被騙去白頭鷹的豬仔工,就說歐羅巴戰場,牛牛和高盧覺得自己死傷太大,就從民國沿海騙著雇傭華工,說是去了歐羅巴,只需要當后勤運輸之類…… 真到了地方給你發一把槍就推上前線送死。 幾十上百萬華工死在歐戰前線,死后也沒什么賠償,連戰勝后該有的榮譽都沒有得到多少。 思來想去他還是放棄了這個想法,這和道德水準無關? 是華夏大地多得是吃不起飯? 吃不飽飯穿不起衣服的人。 與其浪費財富花大錢去外面賣人,還不如把財富多灑一些給自己人。 就說上滬灘一個碼頭苦力? 一天賺三毛錢? 一個月卻可能只有一二十天有工開,剩下都是搶不到生意? 平均一下一天真能到手的,其實才一毛多? 一個月三四個大洋?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