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正在和李凡言談的趙南堂,忽然轉頭,朝著那中年人看去,他的眼眸中,逐漸流露出了一抹冷漠之色。 李凡疑惑地看向他。 趙南堂朝著那中年人道:“此人,就是當朝右相,李溫。” 李溫!這兩個字一出,李凡的眼中,頓時閃過一道深深的寒芒,他盯著李溫看去。 李溫看上去,和其他的官員似乎沒什么區別,但整個人卻有種一股氣度,仿佛擁有都是風輕云淡,沒有什么能讓他動容。 感受到李凡目光,李溫忽然回頭,看了過來。 兩者的目光在這一刻交錯相撞,一個從容不迫,是見慣了帝國沉浮的平和淡然,另一個則是如同深淵般的浩瀚,似乎無窮的意味,都在瞳孔中流露。 李溫忽然微微一笑,道:“李大人,你好。” 他看出了李凡的身份。 李凡的心中,暗河緩緩淌過,但是這一刻他卻是淡道:“見過右相。” 李溫掃了一眼趙南堂,道:“趙大人風范不減,我相信,西北的將士,盼將軍久已。” 說完他一笑,道:“國恥石,是該多看看的,李溫就不打擾二位了。” 說完之后,他轉身從容而去,走上臺階,身影最終進入了知恥殿。 “此人極難對付,他,才是大羲真正的長青樹。” “他也是除武大將軍外,第二個拿到尚方寶劍的人。” 趙南堂語重心長地開口。 李凡聽著,他的腦海中,這一刻卻是閃過無數的回憶……仿佛又回到了一年前,那時秋風蕭瑟,杏林中黃葉蕭蕭。 大漠沙塵一樣的黃。 老兵喋血,殘士殞命。 文敗山劍斬一指。 李凡曾對著那些老兵的尸體,說過:“有朝一日,京師天街之上,我將踏碎右相李溫之骨!” 那時他看完了三封信,三封用人命換來的信。 其中一封,有兩個消息。 其中一個,是胡國秘結羌人,準備舉兵進犯大羲。 這個消息直接導致了朝廷風向的變化,趙南堂能夠被召入京,可以說,也是這個消息導致的。 另一個,則是二十年前,大羲和胡人決戰之時,有人泄露了大羲國的行軍之策,經過遠在胡人后方的臥底“金雕”探查,確定了泄秘之人,名為吳敬儒。 吳敬儒,當朝御史之一。 也是李溫的門生(詳情見:第149章 明志)。 ……“走吧,去見見圣上,我想,他也想見你很久了。” 趙南堂終究開口。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