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沈錦喬繼續讀佛經,夏帝要處理些朝政,她怕打擾到,就把聲音壓低,保證夏帝能聽到,卻也不會覺得吵。 大概是這佛經確實有寧神之效,夏帝覺得精神都好了些,召見了幾位大臣。 襄王、陳太師、冷太尉、刑部尚書、吏部尚書、祿親王等。 他們進來的時候看到沈錦喬在一邊讀佛經都是驚訝,見禮之后匯報事情,而等他們匯報完了出去才發現,沈錦喬讀佛經的聲音一直沒有斷過,可見心誠。 沈錦喬幾乎每日都會去讀兩個多時辰的佛經,還專門挑夏帝宣召臣子的時段,不到幾日,沈錦喬念佛經念得無比順口,十幾本佛經都能倒背如流,不需要看,閉著眼睛都能完整的念出來。 而她的收獲還不止如此,朝中所有官員都知道了,太子妃為了盡孝,代替太子給夏帝念佛經,每日跪在那里念兩個時辰,祈禱夏帝身體康健。 一天兩天尚且不足以說明什么,可這么多天她一直都在,態度從來沒有絲毫的不情愿和不耐煩。 便是陳太師等人都對她刮目相看,忍不住稱贊太子妃的孝心和賢德,氣得李公公恨不得一杯熱茶潑到沈錦喬臉上去,本來是讓她來受罰的,結果卻成就了她的好名聲,。 但是很顯然,李公公那點兒恨意傷不了沈錦喬,沈錦喬是太子妃,夏帝對她印象也算好,只要夏帝不想殺沈錦喬,李公公就拿她沒辦法。 而沈錦喬之所以甘愿受罰,為的就是朝臣中的口碑。 市井之人說她好壞,無關痛癢,跟他們計較,有失身份,還有理說不清。 后院之人論她長短,總是伴著嫉妒和算計,說好說壞,對她影響不大。 唯有朝堂,文武百官若是都認為她賢良淑德,那可不僅僅是議論兩句那么簡單,而是她的威信、威望積累的開始。 天下的當權者,便是皇帝也不希望自己德行有虧染上污名,可見這個‘德’字的重要。 而能體現這個德字的,不是容貌、不是才華,是修養、孝心、仁賢、規矩。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