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我的上海老布》
第(1/3)頁
療養院在太湖邊的顧渚山腳下。三棟低矮樓房,兩大片竹林,加上小花園,總共大概8畝地,100余張床位。
見過小姨一家人。小姨,姨父,還有嫂子都在。
說是療養院,其實叫農家樂型的養老院似乎更合適一些。有意思的是,這里從院長到入住者,幾乎全是上海人。
上海是全國最早進入老齡化社會的地區。從2000年開始,上海就已成為深度老齡化的城市。
這些年,不少“上海后花園”都惦著上海人養老這個市場。
有調研發現:在上海,50歲以上人群,大多數觀念上已不依賴“養兒防老”。上海老年人對自身養老問題的自主性和獨立性非常突出,無論是居家養老、社區養老還是組團養老,他們都會從實際出發,理性分析和行動,而傳統的以子女照料為核心的家庭式養老觀念正在為越來越多老人拋棄。
在這種情形下,“異地養老”的模式近些年如火如荼:找個距離上海不遠、有山有水的地方,空氣好,關鍵是價格又實惠。
比如,眼前的這家療養院所在的水口鄉,地理位置處于長三角的核心,“一腳可跨蘇、浙、皖三省”,距離上海約150公里。鄉里的村民僅2600多名,但是“農家樂”卻超過300家,游客床位超過1萬張,一年的游客人數能達180萬人次。
當地就是以這種農家樂的形式提供接送吃住游的一條龍服務,多年前就在上海打出了名氣,稱呼為“上海村”。穿梭于山間地頭的一輛輛大巴車上,上海老人占據了絕對主力。他們有的小住3、5天,有的如“候鳥人”往返上海水口兩地,往返最久的超過十年。
今年也是布禮的小姨周建其夫婦在這里療養的第五年。
小姨和姨父原先都在銀行系統工作,自5年前小姨退休后,每年的夏天基本上都要在這里陪著姨夫住上幾天,并且逐漸從最初的幾天,慢慢到一住兩、三個月,漸漸拉長到現在的近半年。
特別是姨父,他年紀要比小姨大很多,本身身體就不太好,先后動過兩次大手術,但是一到了這里,卻甚至連感冒之類的小毛病也少了。所以現在每年的夏天長期駐扎在這里療養院,偶爾回上海開開藥,藥也是“備而不用”。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黄山市|
光泽县|
抚州市|
板桥市|
白城市|
永安市|
麻江县|
元朗区|
平顶山市|
邻水|
高青县|
桂平市|
普安县|
崇信县|
葫芦岛市|
东平县|
顺平县|
黑龙江省|
永济市|
绿春县|
诏安县|
吴江市|
利辛县|
黑水县|
彭泽县|
黄陵县|
叙永县|
平塘县|
舒兰市|
鹤山市|
涡阳县|
将乐县|
舒城县|
中卫市|
获嘉县|
昭觉县|
湖州市|
红河县|
保德县|
区。|
偏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