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遠大志向-《國芯》
第(1/3)頁
周逸覺得自己的班主任鄭老師近段時間猶如變了一個人,在課堂上為難人的時間少了,閑下來時竟然還不自覺傻笑,他這個班長渾水摸魚的小伎倆也沒有被發覺。
全班,也可以用全年級來替代,因為小學一年級就只有一個班,一共有19名同學,11男8女,都是小三線工廠的子弟。
八零一一廠的教育一直由張國華主抓,他是五十年代交大本科生畢業,曾在滬江市物理研究所當副高級研究員,現任工廠教育科科長,以及兼任廠辦中學校長一職。
由于教學理念先進,還主動跟滬江市重點中學結成了幫扶對象,導致學生成績在小三線基地的諸多學校之中一枝獨秀,因此后方管理局將華陽縣10家企事業單位的教育資源,以八零一一廠為中心重新整合。
全縣以地域范圍劃分為10個幼兒園,4個小學,1個中學(包含初中、高中),1個技工學校。
幼兒園就是每家企業都保留1所,方便職工不離廠照顧孩子。小學的話以就近原則搭配,像八零一一廠的小學就容納了附近4個單位的子弟,2公里外的后方瑞金醫院職工小孩就每天早上乘車到此上學。
至于唯一的中學就以八零一一廠的子弟中學為準,縣里10個小三線企事業單位的子弟全部到此就讀,并將校名改為“遠志中學”。而技工學校放在了另一個軍工廠的原中學校區,主要招收考不上高中以及只想學一門技能趕緊進場的子弟。上述兩大學校都實行封閉住宿管理,以免學生遠距離來回奔波。
近水樓臺先得月,八零一一廠的廠辦小學,也得以命名為“遠志小學”。
遠志小學現在一共有78名學生,但在未來3年時間內,就將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膨脹到250人規模,因為附近工廠幼兒園的生源都隨著小三線職工紛紛結婚生育而爆滿。
中學的話,遠志中學匯聚了華陽縣10個軍工單位的所有適齡子弟,初中、高中合在一起目前規模在227人,將來小學生長大,辦學規模也將迎來一大波增長。
“不能為了讀書而讀書,應該為了學到知識,學到本領,遠大的志向讀書。”
這是張國華特意為遠志中小學定下的校訓,他希望小三線的下一代能成為棟梁之才。
能在第一批被挑選來到皖南山區支援建設的職工,都是廠里的技術管理骨干,自然文化水平高。
因此,當張國華嚴謹治學的理念,以及放眼未來的校訓,讓不少家長們紛紛舉手支持。
這些年,皖南小三線憑借靠近滬江的優勢,吸引了不少遠在祖國邊疆的人才遠道而來加盟教育事業。
在寒冷的東北和潮濕的西南地區,滬江出去的人很難適應當地的氣候,而且伴隨歲月的流逝原有的支援內地建設激情都在消退,許多人都開始現實起來找門路調回長三角地區。
張國華親自面試考核,將遠志中學的師資補齊,并且還將遠志小學的師資力量提高了一個層次。
以遠志中學為例,擁有教師隊伍46人。其中特級教師1人,高級教師3人,一級教師11人,二級教師20人,師資實力強勁,足以跟華陽縣中學相提媲美。
從幼兒園開始,就直接使用滬江市教委規定教材,努力向大都市水平看齊。
雖然在某些職工心中彌漫著讀書無大用論的觀點,以及許多家長在有技工學校兜底的背景下只求孩子不闖禍對成績睜只眼閉只眼,但總體上大家對教育還是持肯定態度。
畢竟,高考盡管中斷,可讀書識字是必備的人生技能,文盲的話可不能進廠當工人。
“我們的學校叫做遠志小學,哪一位同學舉手告訴老師,為什么要以遠志來命名啊?”
鄭翠翠在黑板上用粉筆寫下“遠志”兩字,轉頭望向講臺下做著的學生。
“好,賴明明同學,請您站起來回答。”
話音剛完,就有幾只小手嗖嗖地舉了起來,看來同學們還是非常熱情。考慮到班里只有19名學生,現在有超過兩位數的小手離開桌面飄揚在空中,如此情況值得表揚。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聂拉木县|
页游|
繁峙县|
北流市|
禄劝|
博兴县|
买车|
佳木斯市|
且末县|
庆安县|
郸城县|
富源县|
霸州市|
崇礼县|
榆树市|
淮南市|
宁波市|
高清|
清丰县|
成安县|
西昌市|
浏阳市|
上虞市|
喀喇|
浪卡子县|
隆昌县|
青岛市|
威宁|
县级市|
青田县|
桃园县|
信丰县|
三江|
奉新县|
蒙城县|
秦安县|
惠安县|
安阳市|
息烽县|
报价|
怀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