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世外桃源-《國芯》
第(1/3)頁
八零一一廠是處于保密序列的團級軍工廠,單位大門有持槍軍人站崗守衛,四周圍墻掛滿了鐵絲網并且不定期有人在廠區巡邏警戒。
工廠內分為兩大區域,連同家屬在內的普通人只允許進入生活區,想要進入生產區的話必須由廠里領導批準并親自陪同。
“墻內飛機導彈,墻外刀耕火種。”
職工們私底下調侃的言語,就說明了軍工廠跟地方之間無形的分界線。一墻之隔,猶如兩個世界,城區和農村,互不干涉也互不相連。
生產原料、機器設備、經營資金以及技術人員全部從滬江市調撥,糧食蔬菜、日常生活用品也全部從滬江市采購,嚴格限制單位職工外出交際,生產的成品也重新運回滬江市中轉發往全國,八零一一廠跟其他軍工廠一樣,屬于外來落地可以自給自足的“小社會”。
一般當地人都不允許進入工廠,臨時特殊情況除外。
突然聽到有人找,正在車間工作的周建國心里納悶不知道是何方神圣找上門。
小快步來到門衛室前,他看到了一道熟悉的身影。
“大頭,你怎么來了?”
他鄉遇故知,葉啟南的出現讓周建國很是高興。
“哎——請叫我啟南同志,我現在可是三線后方基地的基建科技術員,剛從滬江市分配來此報到!”
伸手打斷周建國的擁抱,葉啟南努力裝出一副正兒八經的模樣。
“可以啊你,不聲不響就跑來這里,連招呼都不提前說一聲!”
在對方肩頭推了一把,周建國笑著說道。
“今天我不是主動來向你報到了嗎?他奶奶的,呆子你這里還真是山清水秀的世外桃源!”
自從上次周建國返滬透露相關消息后,葉啟南就打定主意找關系來皖南山區參加建設了。不過他留了一個心眼,就是人來戶口不來,繼續將戶口留在滬江市,依舊是名正言順的滬江人。
組織原則上動員大家將戶口遷來小三線,但若你以各種理由執意不遷,那也就不了了之。
因為伴隨小三線建設的加劇,人才需求愈發強烈,許多骨干人員并不愿意離開滬江市前往皖南山區工作,畢竟人到中年都已經是拖家帶口的頂梁柱。為了妥協,不耽擱工程進度,上級部門也默認了后續某些職工可以不遷走戶口的操作,事實上相當于借調到小三線工作。
消息靈通的葉啟南就鉆了這個政策口子,形成了進可攻退可守的人生策略。
兩天前,大學畢業的葉啟南跟隨最新一批支援小三線建設的隊伍進山,坐了足足16個小時的班車,兩天一夜后渾身都散了架才抵達目的地。他工作的第一個項目,就是協助建造后方瑞金醫院的院區,工期12個月,恰好靠近周建國所在的八零一一廠。
領了證件,散了一圈煙混熟了人頭,他便借熟悉周圍環境名義找了空閑溜了出來尋找發小。
“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
指著身后三個橋墩雙向兩車道的嶄新水泥橋,葉啟南忍不住念了一句詩。這也是通往八零一一廠唯一的進出通道,以河得名立碑“大源橋”。
依據“靠山、近水”指導思想,八零一一廠的選址,正好在山坳處,原本人跡罕至只有幾塊荒地,跟虎頭大隊所在村莊相隔著一條35米寬的大源河,可謂是一塊被水環繞的“孤島”。
三線建設工程人員的到來,讓當地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巨變。先是進山的小路被拓寬成雙向車道的砂石路,然后歷經開山炸石平整后建起了9萬平方米的廠區,最后大源河上飛架起一座嶄新的水泥橋連接起兩個世界。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荔浦县|
浠水县|
油尖旺区|
卫辉市|
新丰县|
宜州市|
奉新县|
东台市|
苏州市|
阜城县|
那曲县|
仪陇县|
龙游县|
西乡县|
信宜市|
乌海市|
黎平县|
莆田市|
都兰县|
石首市|
敦煌市|
安阳市|
萨嘎县|
台安县|
神农架林区|
虎林市|
水城县|
清新县|
鄂温|
武山县|
周口市|
盐池县|
虎林市|
上高县|
万盛区|
谷城县|
邹平县|
防城港市|
乐至县|
班玛县|
伊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