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對于劉晉來說,別說這幾十萬兩銀子,即便是幾百萬兩銀子,那也都是小錢。 這點布匹,劉晉根本就沒有放在心上,自己麾下的產業可以輕松的消化,別的不說,單單是給各大產業麾下的員工們發統一的換季的衣服都需要非常大量的布匹。 而劉晉自己麾下也是有紡織企業的。 劉晉麾下的紡織企業也都和彩云紡織廠差不多,早早的就開始轉型,如今主要是以品牌、體育、時尚為主,布匹的生產早就已經脫離了。 消化這幾十萬兩銀子的布匹根本就不是事情。 當然,對于整個大明的紡織產業來說,根本就沒有什么影響,這邊買了錦云紡織廠的布匹,那邊就要少采購其它紡織廠的布匹,終歸還是要有人來承擔的, 產能過剩就是產能過剩,紡織產業生產出來的布匹太多了。 有太多、太多的人投資到了這個傳統的領域。 再加上全球大量的種植棉花和養殖綿羊,棉花和羊毛的供應量大增之下,讓全球的布匹產量都大增,更是加劇了產能過剩。 按照市場經濟的規律,產能過剩之后會淘汰掉大量的劣質企業,只有競爭力強大的企業才可以生存下來。 到時候企業倒閉、產能降低,市場供需恢復平衡,最終又會回歸正常。 但是在這個過程當中,可能會引發一系列的經濟危機。 大量企業的倒閉會導致失業率的大增,失業率大增又會進一步的導致市場萎縮,又進一步的加劇了經濟危機,最終陷入了一個循環之中,進而不斷的蔓延到其它產業,引發更大規模的經濟危機。 這是資本經濟發展的必然規律,市場所決定的。 任何的行業也都是如此,有利可圖的時候大量的資金和人涌入其中,導致產能大增,供大于求,當這種供大于求嚴重失衡的時候。 行業就會陷入紅海期,競爭無比激烈,引發經濟危機,大量的企業又紛紛倒閉,最終慢慢的回歸正常。 大明帝國其實按照正常的情況來說,早就已經有經濟危機了。 只是以前在劉晉的引導下,總是有新的產業不斷的涌現出來,這些新產業的迅勐發展,成為了市場當中的生力軍。 一方面分散了對舊的產業的投入,緩解了舊產業的競爭,延緩了其危機到來的時間;另外一個方面新產業的發展,帶動了大量的就業和消費,同時也為舊產業提供了更大的市場。 這就是大明帝國一直以來都沒有真正爆發經濟危機的原因,因為總是有新的產業不斷的興起,迅勐的發展。 像汽車制造、石油產業、化工產業、影視產業等等,這些新興的產業發展迅勐,吸引力大量的資金投入其中,也帶動了相關大量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大量的就業機會,創造了更加龐大的經濟。 然而紡織業這個最早發展的產業,現在已經是真的帶不動了,產能嚴重的過剩,接下來將會迎來紡織產業的經濟危機。 謝云山和謝鋒看看劉晉,這次是真的遇上真神了,幾十萬兩銀子的生意竟然說不算什么,這個劉先生到底是什么人啊,如此大的口氣,在他這里看起來就好像是小意思一樣。 不過震驚過后,兩人的內心之中也是狂喜起來,開始向劉晉詳細的介紹其現在紡織產業的情況來。 “先生也是知道的。” “現在其實不僅僅是我們錦云紡織廠開工不足,有著極其龐大的庫存擠壓,整個大明乃至海外殖民地、藩國的紡織企業也都和我們差不多。” “現在紡織產業是真的非常難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