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增加新學的內容?” 朱厚照和王守仁一聽,也是微微一愣。 沒想到劉晉對科舉考試的改變竟然不僅僅只是局限于對貢院的一些改變,竟然還要增加新學的內容。 “是的,陛下!” “科舉考試出來的才子確實是才華橫溢,也有很多的治國的能臣。” “但是現在我大明在飛速的發展,日新月異,各種各樣的新科技,新事物不斷的涌現出來,這對于朝廷和官員的要求也是在不斷的提高。” “朝廷也好,還是朝廷的官員也好,也應該要與時俱進,不斷的增長自己的見識和能力,唯有如此才能夠更好的適應新時代,治理好日新月異的大明帝國。” “在以往的科舉考試當中,我們錄取的大量官員往往在四書五經方面非常的擅長,可是在其它方面往往知道的很少,很多常識性的東西都不知道。” “但是為官替天子守牧一方,如果連常識性的一些東西都不知道的話,如何能夠治理好?” “比如,以征稅來說,如果官員連基本的算術都不會,不會計算面積,不知道計量單位的換算等等,他如何能夠知道下面的小吏是否有湖弄自己?” “再比如現在電力發展迅勐,如果當官的都對于電都一問三不知的話,這出了問題的時候,他又如何能夠正確的進行處理?” “所以臣以為,即便是科舉考試也應該增加相應的一些內容和知識,以提高對官員的要求,選出又才能同時又有著廣泛知識面和認知的優秀人才出來。” “唯有這樣的人才才能夠適應這個發展迅勐的時代,治理好繁榮的大明帝國,將大明帝國推向更加繁榮的未來。” 劉晉鄭重的說道,將自己的想法和看法說了出來。 “嗯!” 朱厚照和王守仁一聽,仔細的想了想也是微微點頭。 一直以來傳統的這些官員或許確實是很有才華,四五書記都能夠倒背如流,詩詞歌賦玩的都非常的厲害。 然而在真正治理國家方面,這些官員往往表現出來的都是碌碌無為,對于很多的新事物都無法適應。 比如現在大明的城市發展極其的迅勐,如果再和以前一般的喝喝茶看看報紙就想要治理好一個大城市的話,這顯然是不現實的。 可是這些傳統科舉考試出來的官員,他們在很多方面知道的又比較少,根本就無法對于城市的發展做出什么好的規劃來。 很多時候都需要依靠以為得力的師爺和助手才能夠有效的治理一方。 “只是這增加新學的考試內容的話,恐怕天下的讀書人會反對的。” 王守仁想了想說道。 “反對是必然的,只是任何的事物都有一個發展的過程,我們并不是要取消他們的身份和地位,只是對讀書人有了更高的要求,這也是因為時代在對朝廷,對朝廷的官員有了更高的要求。” “我們必須要適應新時代的發展需求,適應新時代的發展節奏。”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