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25章孫夫子-《大明鎮(zhèn)海王》


    第(1/3)頁

    昌黎縣昌黎書院。

    這昌黎書院是整個昌黎縣最好的書院,也是劉晉原先就讀的書院。

    劉晉所在的地方是北直隸永平府昌黎縣,絕對是妥妥的屬于北方,在明朝的時候,北方和南方在讀書方面是有很大的不同。

    南方文風鼎盛,文人才子輩出,浙江、江西、南直隸這三個地方從宋朝以來都是有名的考霸之鄉(xiāng),文人才子輩出。

    在南方,各種各樣的書院非常多,上到名揚四海的四大書院,下到普普通通的村塾之類的,不知道有多少。

    但是在北方卻完全相反,北方雖然有山東這個孔圣人的孔孟之鄉(xiāng)在,但是文風比起南方來差了不知道有多遠。

    南方可能在很多的村子里面都有私塾可供良家子弟讀書考科舉,教書育人的先生、夫子也更多,水平也相對要更高一些。

    可是在北方,私塾、書院非常的稀少,教書育人的先生、夫子也少,水平也比不上南方,想要讀書就更不容易了,這昌黎縣也是如此。

    劉晉以前讀書都是要到昌黎縣縣城的昌黎書院來讀書,下河屯,乃至下河屯周圍一帶二三十里的范圍內都沒有私塾或者書院。

    劉晉穿著棉衣,戴著棉帽,非常悠閑沿著書院的石階一步步往上走,同時也是饒有興趣的欣賞這個古代的書院。

    書院依山而建,上山需要走很長一段路,這里遠離鬧市,非常的清靜,單單就讀書而言,倒是非常不錯,有點苦修的意思在里面。

    事實上在古代讀書,絕對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

    寒窗苦讀絕對不是形容詞,而是最為真實的描寫,劉晉腦海的記憶中就想起了以前來這昌黎書院讀書時的一幕幕場景。

    小小年紀就遠離父母來這里獨自生活,每天圍繞著四書五經,不是背就是寫,吃不好、睡不好就算了,古代的私塾、書院的先生、夫子可不是后世的老師,要是不能讓他滿意,戒尺絕對不會有絲毫的留情,縱然是皇帝的兒子讀書也絕對少不了挨戒尺的打。

    往往被夫子、先生打了戒尺,連哭的地方都沒有,古代的父母是絕對不會去找老師的麻煩,更別說還去打教書的先生、夫子了。

    劉晉考到了秀才的功名,按照書院的規(guī)矩,劉晉可以不用留在書院讀書,可以回家自行學習,專心準備明年的秋闈。

    這一次過來昌黎書院,劉晉也是為了拜訪自己的老師孫夫子,向他請教寫字方面的東西,沒有辦法,劉晉自己練來練去,這字始終得不到系統的認可,完不成任務就沒有積分。

    沒有積分就沒有辦法動用系統的各種神奇功能,就沒有辦法開掛了,沒有辦法開掛的話,這咸魚翻身就難了,更何況還有一個唐老虎對自己虎視眈眈的。

    劉晉的身后,趙二虎挑戰(zhàn)擔子,里面有劉晉準備的禮物,幾十斤來自江南的上好大米,一匹棉布,10斤豬肉,還有幾斤白糖、幾斤曬干的棗子,林林總總,加起來花了劉晉好幾兩銀子。

    作為學生上門拜訪自己的老師,這是絕對不能空手去的,更何況劉晉還有事要請教自己的老師,那更是要好好準備。

    而且來自后世的劉晉也是很清楚,不管是這清高的讀書人,還是下河屯村里面的大字不識一籮筐的村民,大家都是人,是人都是要吃飯的,既然是要吃飯的,自己多準備一些東西總不會錯的。

    縱然是不看自己的面子,到時候總要看在這些禮物的面子上吧,對自己總是會多用心一分。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劉晉剛剛來到學院這里,一陣嚷嚷的讀書聲就傳了過來,循聲看過去,一間教室內,有十幾個大約十歲左右的孩童正跟著一個夫子搖頭晃腦的念著書。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横峰县| 托克托县| 陈巴尔虎旗| 平陆县| 佛冈县| 张家口市| 水富县| 绥中县| 布拖县| 板桥市| 五河县| 石渠县| 晋城| 登封市| 贵阳市| 临洮县| 汉沽区| 沙河市| 赤城县| 北票市| 马边| 墨江| 喜德县| 长汀县| 葫芦岛市| 特克斯县| 高雄县| 麻阳| 武隆县| 婺源县| 郎溪县| 沛县| 武山县| 乐都县| 资中县| 乌海市| 永定县| 东兰县| 铜山县| 双柏县| 漳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