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第875章 887.周世宗的帝王之道(4300字求訂閱) 趙匡胤一句話就把很多皇帝都問傻了。 這個時候,曹操等人才感覺到趙匡胤到底有多難對付。 怪不得這個家伙能夠在五代十國的亂局中成為最終的勝利者。 這腦子簡直太夠用了! 自始至終,他都沒有落到下風。 反而是一副處變不驚的模樣。 此刻的朱棣覺得自己真應該重新認識一下趙匡胤,這家伙跟他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樣。 他印象中的趙匡胤就是一個赳赳武夫,甚至是一個拳法大宗師。 可從來沒有想到,這也是一個老陰逼。 誅你十族(盛世雄主): “陳通的推論雖然很精彩,讓我們看到了那個時代的社會大背景,” “也讓我們感受到了帝王心術的魅力。” “但是!” “正如老趙說的一樣,你沒有辦法確定柴榮這一定是為了制衡呀!” “萬一人家心血來潮呢?” ……………… 岳飛此刻手中的筆都掉在了地上,他實在是被宋太祖趙匡胤的才華給驚呆了。 他原本以為宋朝的皇帝都會像趙光義那樣,是一個徹頭徹尾的蠢貨。 可萬萬沒有想到,他們大宋的開國之主竟然是這么一個人。 單從現在的對話中,他就可以感受到宋太祖趙匡胤的智慧。 都到了現在這個地步,人家照樣還能夠口若懸河。 就趙匡胤的能力,放在貞觀時期,那絕對是能跟魏征對噴的! 他算是看出來了,如果單論政治才華的話,現在李世民還真不是趙匡胤的對手。 怒發沖冠: “我也覺得事情不能夠下定論!” “陳通猜測柴榮是因為制衡才干掉的張永德,這就屬于孤例不證!” ………… 李世民艱難的吞咽了一下唾沫,他第一次感覺到,有人比魏征還難對付。 魏征就是一個噴子,論起真才實學,那其實也不咋滴。 就是比房謀杜斷來說,魏征在治國上也是有很大的差距。 可這趙匡胤就不同了,李世民在趙匡胤身上,那看到的就是那種千年老陰逼的感覺。 千古李二(明主罪君): “陳通,我相信你絕對可以干倒他!” ………… 李治,李淵,楊廣等人都好奇的盯著陳通,他們也想知道,就在這種情況下,陳通能不能夠拿出更為有力的推斷。 陳通笑了。 陳通: “你所說的孤例不正,那只是你認為的! 為什么我要說周世宗柴榮是出于制衡的心里,這才拿掉了張永德的‘殿前都點檢’之職。 然后提拔了趙匡胤,就是想讓趙匡胤和李重進達到強強制衡呢? 這其實就是因為周世宗柴榮的制衡之道,他不簡簡單單用了這一次! 就在周世宗病重托孤的時候,周世宗是用的一連環的制衡之道。 那簡直是一環套一環。 首先第一點,周世宗進行了內外制衡。 什么叫做內外制衡呢? 就是要讓中央和地方形成一種制衡。 他在地方上扶持了一個邊境大將,叫做:符彥卿。 這個邊境大將手握重兵。 而且,還把兩個女兒嫁給周世宗柴榮,當做皇后。 符彥卿在北方邊境為后周抵御著契丹人,這個人戰功赫赫,契丹人都害怕他。 而在中央上,為了能夠制衡這么一個邊境大將,那么他就必須要提高禁軍的作戰能力。 從而在軍權上達到中央和地方的制衡。 不管是中央出了問題,還是地方出了問題,那么中央和地方都有能力來解決對方。 這就叫做內外制衡。 就這他還不放心,周世宗接下來又進行了第二項制衡。 第二種制衡是什么呢? 那叫文武之制衡! 周世宗柴榮在臨死的時候直接提拔了一個宰相團,讓他們在朝堂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從而把持朝政。 為的就是讓文臣和武將達到制衡的關系。 從而穩定局勢,讓他的兒子能夠順利接班。 按理說,這樣一番操作下來,周世宗應該放心了吧? 不! 周世宗的制衡之道還沒有結束。 第三個制衡,那就是禁軍相互制衡。 禁軍可是拱衛皇權的最后一道防線,但同時禁軍也有可能是干掉皇權的最危險的軍隊。 那么如何讓禁軍不能夠反水呢? 后周當時就把禁軍分成了殿前司和侍衛司。 而周世宗在位的時候,張永德和李重進兩個人他的能力不一樣,顯然不能夠達到平衡。 但當周世宗快死的時候,他必須要托孤了, 這個時候他就想讓殿前司和侍衛司這兩股禁軍達到制衡。 他這才廢掉了張永德。 提拔了趙匡胤,用于制衡李重進。 但你以為這樣就完了嗎? 還沒有! 周世宗接下來進行的第四個制衡,那就是禁軍的統兵權和調兵權的制衡。 不管是李重進還是趙匡胤,他們雖然都為禁軍的一把手,兩人各自率領著禁軍的一支軍隊。 但很不好意思,周世宗只給了他們統兵的權利,但卻不能夠調動軍隊!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