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只是簡簡單單的一個偷盜,就要把人砍頭?!? “這也太嚴苛了吧!” ……………… 劉邦嘆了口氣,看來這件事情不得不說清楚了。 殺白蛇的不都是許仙(詭道圣君): “律法條款這件事,那更難有對錯之分。” “比如說,你覺得這個刑罰過于嚴苛?!? “但如果你被人偷走的是自己的孩子呢?” “你覺得這個賊,他應不應該被千刀萬剮呢?” “有一句話怎么說來著,未經他人苦,莫勸他人善!” ……………… 崇禎當時就愣了,還可以這樣辯論嗎? 但他感覺太有道理了。 自掛東南枝: “這么一看的話,我怎么看隋文帝的法律條款不但不嚴苛,反而這么解氣呢?” “一些喪盡天良的人,就是偷別人家的孩子去賣,這造成了多少家庭的悲劇?” “把他們輕輕放過,感覺太難受了?!? ……………… 岳飛也是倒吸一口涼氣,看來他對律法這一塊想的太簡單了。 這真還沒有標準去判斷對與錯。 到底嚴不嚴苛,那要在每一件事情上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只是簡簡單單的一個偷竊東西者死,有時候你就覺得它特別殘酷,有時候你卻覺得它非常爽。 這還真是難以衡量。 而現在他越來越感覺到陳通說的那句話正確。 要用多維角度去看待每一件事情,你才能知道這件事情到底會產生多么復雜的影響。 而每一個人從不同的角度去看,那也會得到不同的結果。 怒發沖冠: “我現在也覺得隋文帝頒布這條法律條文,其實沒有那么讓人難以接受。” “在古代,遵紀守法的百姓誰敢去偷盜呢?” “只有那些不勞而獲的人,甚至是欺男霸女的人,他們才去踐踏律法?!? “用嚴刑峻法去約束他們,有時候只會讓人感覺很爽?!? ……………… 我操! 此刻的朱溫真想罵娘了,他現在才見識到什么叫做詭辯之術! 曹操和劉邦這種老流氓,一張嘴就甩他十幾條街。 還真是應了一句話,就怕流氓有文化! 不良人: “你們可別扯淡了?!? “不是所有的人都去偷孩子呀。” “不就偷個平常的東西嗎?這可是罪不至死呀!” ……………… 劉邦撇了撇嘴。 殺白蛇的不都是許仙(詭道圣君): “你竟然說罪不至死,那咱們來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一下?!? “比如說,百姓們辛辛苦苦干了一年活,他們積攢下的糧食,然后用它賣了錢?!? “這錢是準備用來修房子,買棉花,好讓自己的妻兒老小不被凍餓而死?!? “可這錢要是被這些賊人偷去了呢?” “是!不就是偷了一點錢嗎?罪不至死!” “可誰想過那些被偷的人呢?” “萬一這錢就是他們全部的財產呢?” “萬一這錢沒了,他們家人就得要餓而死呢?” “萬一這錢沒了,這家人承受不了打擊,自殺了呢?” “有些人的錢那可是救命錢,那是用來看病的錢,你說偷了就偷了,這多輕巧呀?” “然后這些賊人被抓住了,但那些被偷錢的人早已經死了?!? “這賬又該怎么算?” “我覺得,只要是犯罪,有明文規定了,遵紀守法的人都不會去觸碰法律的底線?!? “既然已經明文規定,這就不是不教而誅,那我制定什么樣的律法,那都不算過分!” “我提前警告你了呀!” “而且不偷東西能死嗎?” “這又不是把百姓逼得沒活路?!? “在我認為,這件事情上,隋文帝根本就沒錯!” “就是為了打擊這些不勞而獲的偷盜者?!? “放縱罪犯,那是對被害者的傷害。” “對有些事情零容忍,那也是一種伸張正義的態度!” “我憑什么要對罪犯同情呢?” “我不應該對受害者同情嗎?” “這個世界到底怎么了?” “還是說,你總想著有一天自己的家人也犯罪了,想為他們開脫呢?” ……………… 楊廣哈哈大笑。 你朱溫說這個話題,真是自討苦吃! 這里的皇帝除了少數幾個,比如說崇禎和李世民以外,基本上都是信奉的法家! 在法家的眼里,根本就不會同情罪犯,他們只會同情受害者。 而法律就是用來懲惡揚善的。 基建狂魔(千古狠君): “豬瘟,這一回還逼逼不?” “在你的觀念中,你認為嚴刑峻法錯了!” “其實你是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響?!? “你們同情的對象就錯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