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你們都搞錯了一個問題,因為你們根本不懂軍事,你們以為韓信選擇在無兵無權的時候造反是韓信蠢。” “其實真正蠢的人是你,因為你不懂什么時候造反才是最佳時機!” “韓信選擇的時間點,那才真正的是一個兵法大家一生智慧的體現,這才是韓信造反成功的唯一機會。” …………… 什么!? 聊天群里很多皇帝此刻都愣了。 就是李世民也懵了。 千古李二(雄主罪君): “我以前聽說過很多種說法,無非就是用人品來證明韓信到底有沒有造反。” “但從來沒有一個人提出的結論如此顛覆。” “竟然說正是因為韓信有能力,韓信兵法造詣很高,所以他才選擇在沒有兵權的時候造反。” “這我是真的看不懂了!” ……………… 此刻沒有說話的人皇帝辛眼神一亮,他已經隱身很久了,直到現在才對整個漢初的歷史有了大體的了解。 等得到了這些信息之后,他終于想通了一些事情。 反神先鋒(上古人皇): “陳通說的很對,其實韓信選擇的時間點非常好,正是他兵法造詣高的體現。” “而你們很多人看不懂,大多數就是因為你們的思維被局限了,沒有從全局的角度考慮。” ………… 王莽嗤笑一聲。 第一穿越者: “吹!你們就使勁吹!” “我怎么看不出韓信無兵無權的時候,他造反成功的概率大呢?” …………………… 這個時候的史憶也是一臉的錯愕,他聽過很多種說法來反對自己的觀點,可從來沒有聽過陳通這種顛覆性的。 史憶不由得的癲狂大笑: “以前別人來反對我,那都極力去證明韓信的心態發生了變化!” “說韓信被圈禁以后,他一心想著報仇,所以他從開始不想反變得想反了。” “你竟然給我說,韓信這個時間點造反,竟然比他擁有30萬精兵時成功概率更大?” “蛋不是這么扯的!” “你還能說得再離譜一點嗎?” 別說是史憶在質疑陳通,就是家長們此刻也驚呆了。 因為陳通說的簡直太顛覆三觀,這跟他們聽到的所有觀點都不同,而且還是完全對立的! 他們雖然站在陳通這一邊,但有人心里面就開始罵娘了,你這么扯淡的話,如果我們跟你一起扯,那我們真是蛋疼的厲害! 可成人的世界就是如此,那必須要跟著陳通一起扯,不然他們前期的沉沒成本就會完全打水漂。 這個時候不支持陳通,要跟陳通唱反調,那真才叫做兩頭不討好。 所以家長們盡管心里已經開始罵娘了,但還是沒有人說出一句諷刺陳通的話,只是用怪異的目光盯著陳通。 而學生們則沒有家長這么多心思,很多學霸們也都發出了自己的質疑: “陳通學長,你這個說法是不是太過異想天開了?” “我們不是想質疑你,而是請你不要侮辱我們的智商。” “我們怎么沒發現韓信這個時候造反,他的成功概率會更大呢?” 就連史憶的師兄姐們此刻也投來了質問的目光,這個時候沒有人相信陳通說的話。 不是他們不相信陳通的人品,實在是陳通說的,太超乎他們的想象了。 這簡直把他們的世界觀和價值觀,按在地上使勁的摩擦。 而陳通則是淡然一笑,眼中充滿了自信,輕輕的搖著手指頭: “你們之所以不同意我的觀點,那就是因為你們根本不懂戰爭!” “你們覺得自己對于軍事知識有所涉獵,就以為自己懂軍事了?” “我只能說你們只看到了皮毛。” “正因為你們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外行,所以你們只會以外行看熱鬧,以為精兵強將,就是實力的體現!” “這種看法,那簡直能笑掉人的大牙。” “韓信什么時候實力最強呢?” “根本就不是他擁有30萬精兵的時候。” “首先,我們來看一看韓信什么時候擁有30萬精兵了?” “那就是在他攻破齊國以后,他坐地起價,讓劉邦封他為齊王。” “但你只要稍微分析一下韓信當時的處境,你就知道韓信這個所謂的齊王,根本就算不上一個諸侯王。” “三十萬精兵是誰的呢?” “根本就不是韓信的!” “之前我們也分析了,這30萬精兵有少部分是劉邦的,大部分都是齊國貴族的。” “所以只要齊國貴族投靠劉邦,那這30萬的兵權其實就是劉邦的。” “你要帶著劉邦的兵,造劉邦的反,你腦子進水了嗎?” “不知道劉邦可以輕而易舉收回韓信的兵權嗎?” “韓信已經被劉邦連續兩次收掉兵權,他心里沒點逼數嗎?” “而且有人更可笑,認為韓信此刻能夠裂土封王,還搞出了三分天下這種可笑的說法!” “我就問你齊國的封地能是韓信的嗎?” “齊國的子民能夠擁戴韓信嗎?” “就是秦始皇攻破了齊國,他都不敢說齊國子民會擁護他裂土封王。” “齊國子民不掉過頭來把韓信打的連他媽都不認識,那都算齊國的子民好說話!” “在那個時代,國仇家恨才是最大的矛盾。” “你韓信把齊國給滅了,你還指望在齊國被人擁立為王,你還指望在齊國扎根,你知道項羽最后是怎么死的嗎?” “項羽都是被楚國人給出賣的!” “項羽還是楚國的貴族,他都落得個如此下場。” “韓信根本就不是齊國人,他滅了齊國,殺了多少齊國子民?讓齊國多少人家破人亡,妻離子散?” “他還想在齊國稱王,腦子進水了吧?” “這個時候他如果造反,你想都不用想,就齊國貴族和齊國子民這一關他都過不了!” “齊國為什么不造反呢?”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