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于是,因為孔和仁的原因,而在接下來的場面,立馬就變了,孔老太爺出了題讓幾個人辯議,議題很簡單:讀書人對事非的標準。 這種議題與考科舉平時學的相差甚遠,看字面的意思很簡單,可若真再細琢磨,是對品性的論斷,這就是個大議題。 幾個男子一時陷入了思考中,孔老太爺掃了一圈,“讀書能讓人明理,學以至用才為真正明理,如此先明理再讀書,還是先讀書在明理,你們也說說自己的見解。” 這是一個很難辯論的駁論,孔老太爺自然明白,他之所以出這個題,無非是讓長子安靜下來,不然再繼續下去,怕將所有人都帶歪了。 男子們這邊安靜了,前面卻吵鬧起來,縣衙這里時常有打官司的,眾人沒有多想,直到外面越來越吵,遠遠還能聽到董關的吼聲,眾人的注意力才被吸引過去。 可惜只有不時匆忙而過的差役,并沒有人停下來。 隨后就看到董關被蔣丞扶著走進后院,董關手捂著額頭,還能看到上面正在往外涌血,“這群刁民,難怪昨晚走的那么輕松,原來是在這等著小爺呢。” “頭兒,不行就賠點銀子吧。”蔣丞輕聲勸著。 “一個子也不給。”董關罵罵咧咧的,察覺到犯人們都看著他,他停下來,指著眾人罵道,“每個人交十兩銀子,你們昨日吃了雞,今日人家要上門來了,不給銀子你們就出去。” 一個人十兩銀子,一只雞現人也不過幾十個銅錢,這根本就是借機敲詐他們。 若是平時還能拿得出來,可現在他們是犯人,有些人只有身上的破衣衫,哪里有銀子。 董關的話音一落,就有犯人開口訴苦。 “差爺,我們去哪里弄銀子啊?”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