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散場以后梁涼回到住處發現羅鱗和他的樂隊在熟悉那首曲子。 來參加音樂節的樂隊都住在羊城街里。 羅鱗和郭旺因為路途遙遠,他們到來以后被梁涼安排在了和自己住一棟建筑。 雙方上下層的差距,梁涼一回來就聽到三樓傳來的音樂聲。 梁涼看看時間,十一點多了。 這個時間點還練啥呀。 羊城街里有食堂,晚上專門為演出的樂隊準備夜飯。 梁涼叫上郭旺和羅鱗,到食堂去吃宵夜,吃完宵夜就休息。 五月一號,有些來參加音樂節的歌迷離開了,他們或是去瀏覽崖河的山水,或者是回家去辦別的事情。 有人離開,但更多的人涌入。 五一放假自然有新的人涌到崖河來看音樂節,人不但沒少反而更多了。 崖河做客運生意的人,不論公家還是個人,嘴都樂歪歪了。 客車已經無需等時間了,車一到站,呼啦一下人就滿了,平常這些小客車一天跑兩次市內,現在可好一天跑十多趟。 上午,梁涼帶著音吶河樂隊和羅鱗的人在演練《北方的天空下》的伴奏。 古箏開頭,笛子伴隨加上電吉他和貝斯,一股古樸蒼涼的氣息撲面而來。 “我站在北方的天空下,任晚風吹亂我頭發…” 再配上羅鱗的煙嗓,這首歌搖身一變仿佛變成了一首氣勢恢宏的曲子。 只可惜這首歌的歌詞蒼白了一些,否則必定會是一支經典曲子。 這首歌在梁涼眼里也就是一首半成品,就一段歌詞根本就難以表達出北方天空下這么大的主題,如果能再挖掘一下就好了。 但是曲子是羅鱗的,他沒有再填詞的意思,他也就沒說什么。 “就這樣了,等錄專輯的時候就用這個伴奏曲。”梁涼直接就下了定義。 接下來羅鱗就排練了《小雨》這首歌。 這首歌羅鱗非常的喜歡,不然不會把它放在好幾張專輯里。 這是一首有故事的歌曲。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