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把徐威交給韓陲后,梁涼就回到辦公室,他要了解一下呂月麗到北方考察的事情。 如果不是讓韓陲陪徐威他就問韓陲了。 “那位女老板最后選定的投資地是你的家鄉。” 穆水華這半年多來氣質發生了明星的變化,已經沒有了當初草臺班子時期的草莽精神,現在的氣質仿佛就像一個白領一樣。 呂月麗到投資地最后選擇了崖河市,這確實有些出乎涼涼的意料。 他以為她會選在連灣式的開發區。 “確定?” “我聽韓陲說的,說是好像在一個叫高堡鄉離國道不遠一座面積不小的小山上。” 梁涼眼睛眨巴個不停。 高堡鄉就是他的家鄉,國道邊上一座面積不小的小山? 不會是平山吧。 他們村就是因為這座小山而得名。 呂月麗如果把廠址選在這座小山上,這眼光確實不錯。 呂月麗為什么會把廠址現在這個地方? 詢問完了呂月麗到事情后,梁涼就問起音樂學校的事兒。 “現在連灣市的大部分中小學都已經放假了,在咱們這里報名學樂器的學員有一千五百六十人。” “多少?”梁涼心里一驚。 我去!怎么會出來這么多? 他以為能有個五七六百就不錯了,想不到就翻了兩三倍。 穆水華拿出一個登記冊:“確切點說是一千五百六十二人,其中男生一千零一十人,女生五百五十五十二人。學吉他的有六百三十人,學鍵盤的有四百二十人,學貝斯的有三百五十八人,學架子鼓的有一百五十多人。” 學吉他的多和學架子鼓的少在情理之中。 畢竟買一套最便宜的架子鼓也要上千元,很多家庭投資不起。 一個學員的學費是三百元,這一期學費就有四五十萬的收入,就算減去教師的工資和交稅,怎么也能剩三十多萬。 好像也不算少了。 “咱們學校如果滿員的話還能招收多少學生?”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