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12號樓203宿舍是一個面積不到二十平的八人間。 “王帆!有你老鄉找。”宿舍外傳來一聲喊。 203宿舍里面左邊的上鋪蚊帳一掀,伸出一個閉著眼睛的腦袋。 “找誰?老鄉?哪來的老鄉?” “你說哪來的老鄉?當然是你們崖河來的,找你的。” 一句崖河來的,其余蚊帳里紛紛伸出了腦袋,就像到期的雞蛋殼伸出一片小雞頭一樣。 合著這個宿舍里住的都是來自崖河的。 九十年代初城市里工廠到下邊的縣城和農村招工,主要是招收農村吃商品糧的子弟。 縣城的人就不用多說了,天生就是吃商品糧的。 而農村吃商品糧的就少了,主要是教師、糧庫.水利、供銷社等企事業單位。 通常一個地方招一批,到了工廠分配宿舍工作什么的也都是聚堆的。 所以這個小樓里有好幾個宿舍都是來自崖河市的工人,而且還幾乎是同一批招進來的。 王帆有些詫異,有老鄉來找他? 家鄉來人通常都是親戚,都會自報自己是誰,父親母親三叔二大爺什么的,如果是童年伙伴也是說出名字,但是說老鄉的這還是第一次遇到。 王帆收拾收拾從床上跳下來,走出宿舍,在宿舍走廊里他看到一個十七八歲的青年。 青年給他的印象算不上好,感覺有點賊兮兮的,而且他還不認識。 “是你找我?你是?” “我是高堡鄉平山村的,我叫梁涼。” 王帆家是崖河市內的,和高堡鄉有幾十里地遠,他甚至都沒去過高堡鄉,哪里會認識梁涼。 “我好像不認識你呀。” “這不重要,我認識你,去年縣崖河撤縣劃市的時候,你上臺彈過吉他。” 去年王帆還是個應屆高中畢業生。 崖河是去年八月撤縣劃市的,當時的縣文藝部門舉行慶祝活動要求教育部門也參加。 縣教育局就從全縣高中抽調了一些文藝尖子組織了一臺文藝節目,據說還受到了縣委領導的接見。 王帆據說是二高的文藝尖子,他父親曾經在崖河劇團呆過,他母親是一個中學的音樂教師,他繼承父母的音樂細胞這沒什么不對的。 王帆參加這次活動怎么看都是天經地義,當時他就是抱著吉他上臺的。 那時候他的吉他就已經有想當高的造詣了。 慶祝活動后連灣紅星機械廠到崖河招工,他就來到了連灣市。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