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我就是身體弱與一般人,才不得不轉而習文,我要是有顧崢這樣的身手,早就揚名武林,何必在這里苦苦掙扎呢?” 看到大家越說越酸,站在一旁的導師卻是冷冷的開了口:“舊時文道,才是個中翹楚,大陸英豪莫不是文道出身。” “他們上馬拿得起弓箭,下馬提的起筆墨,乃是文武雙全的一代天驕。” “就因為這文武雙修,太要求資質,為了急速擴張,大家就越走越偏了起來。” “除了大氏族本身培養(yǎng),秘不出世的天才之外,現(xiàn)在在外行走的文武雙修之人,卻是越來越少了。” “你們以為武者境界為什么總是遭遇瓶頸?那是因為心境未至,念頭渾濁,不曾通透。” “那么為什么會造成這樣的情況呢?還不是因為書讀的少了?” “你們這些抱怨的廢物,應該感謝文道圣人還給你們留下了一條退路,只要是專心讀書,就有自保的能力。” “可若是連書都讀不得,像是你們這樣的人,就算是給我的坐騎當口糧,我都嫌棄這肉是酸腐的呢!” 這罵的不可謂不狠了,讓大家再看顧崢的眼神都帶上了幾分的遷怒。 別說什么讀書多了通達干練,越是讀書人那心眼子越是小的可憐。 一句話,矯情。 只不過再矯情的人在絕對的實力碾壓的過程之中,也不敢有太多的言語。 因為就算是周圍議論紛紛,這顧崢手中的動作卻是沒有因此停下,他從箭簍之中一根接著一根的抽箭,拉弓,射出,當大家因為他的動作而驚的再一次的終止了閑談的時候,他身后的十根箭也全都射完了。 看著身旁一圈的人都愣著沒后續(xù)的動作。 負責看靶的小童就特別有眼力價的湊了過去,一只一只的將那些箭從箭靶上拔了下來。 隨著小童一次次的揮舞著旗子。 站在導師身后的記錄員也是奮筆疾書,就將顧崢的成績給記錄了下來。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