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而這也說明了,為何在漢武帝時期,他們會費如此大的氣力來營造這么一座一看就是挑選優秀的鐵匠人才的殿堂了。 這應該就是一個煉器師的試煉場,怕是那個世界的委托人與這個神秘的竹簡一起合力想要給自己留下一個傳承人吧。 至于結果? 與顧崢又有何關呢? 他在看到了那個被雕刻在了石壁之上,用寥寥幾個字就介紹完畢的委托人的畫像了之后,就知道他協助翻身的人的人生……過得一定很不錯。 這就足夠了。 釋然的顧崢,看著那個世界的吃瓜群眾,在看到了出土的結果之后的各種猜測,笑了。 不少腦洞夠大的網民們因為網絡文學的蓬勃發展,從而猜測出了許多貼近于原本初衷的答案。 當顧崢以為這個世界的回放就會在這般熱熱鬧鬧的氣氛中走向落幕的時候,卻看到了那個大殿之中的竹簡,突然光芒大盛,它所散發出來的刺眼的白光讓顧錚保護性的眨了一下眼。 而就是這一眨,笑忘書內的場景卻又有了一個翻天覆地的變化。 …… 茫茫草原與荒野戈壁的交界之處,有著一隊制式精良的漢軍小隊,正在往那雜草叢生的戈壁深處緩緩的走去。 因為這里復雜多變的地形,以及惡劣的自然環境,就算是這一隊人馬已經做好了完全的準備,那行進的速度,依然是緩慢的可以。 在這個沉默的隊伍中,大多數人都是飽經風霜,一臉滄桑的老兵。 在這個距離朔縣還有近三十里地的衛城內,也只有老兵能存活到現如今的這個年歲。 他們經過了一場場戰役的洗禮,抗住了北方最兇殘的匈奴的襲擾,憑借著大無畏的勇氣以及豐富的作戰經驗,奮勇殺敵,以死相搏,生生的為駐扎在他們后方的朔縣的大部隊,帶去了各方勢力的消息,構筑了漢朝西北邊境最為堅固的信息網絡。 軍隊中敬佩他們的人,則為他們這一哨的人馬冠上了一個十分震撼的名字:敢死營。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