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聽到此,屋內蘇定方接著道:“同是詠物,象征不同,意境有高有低,可不要糊弄?!? “《石灰吟》” 王康緊接著開口念誦。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間?!? 這首詩出自明代,朝廷官員于謙,是一首托物言志詩,表達為國盡忠,不怕犧牲的意愿和堅守高潔情操的決心! 石灰石只是很普通的東西,石灰石經過千錘萬鑿從深山里開采出來,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燒當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懼怕,只要把高尚氣節留在人世間。 以小喻人! 無論是意境還是描述,都最是完美! 良久,屋中傳來一聲低嘆。 “進來吧!” 王康向前又邁了一個臺階,而后推開了門,正對著門口所坐的是一個老人。 他的皮膚已經很是松弛,皺紋密布,搭在坐椅扶手上的兩手也很是干枯,如同后秋的樹枝條。 雖說他的臉面還是板著,但已經沒有之前所見的那般嚴肅,整個人都透漏著一種說不上的感覺…… 說起來還不到一年的時間,就已經老了這么多。 令王康也不由的一顫,他彎下了腰,沉聲道:“王康,拜見外公!” “起來吧。” 蘇定方看著王康低沉道:“性善論,性惡論,學分兩派,一直爭執不休,各抒己見……” 外公以此開口,王康也沒有意外。 他曾是前朝翰林學士,乃是學究大家,精文善理,在告老之后,便一直在家中完善性善論。 性善,性惡。 是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 文人相輕,一直爭論不下。 而蘇定方便時性惡論的代表人物,一直為此鉆研,著書立說。 王康曾在新奉辦新學,編寫三字經為蒙學推廣。 人之初,性本善。 莫要看著一字之差,卻是文人最計較,最扣的一個字眼。 也是因為這種對立,在王康大婚之時,蘇定方被人蠱惑,去陽州而找王康理論。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