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閉嘴!” 翰林學士方孝廉直接開口喝斥,他有預感,王康似乎要作出一份勸學名篇! 甚至有及第進士,已經找來紙筆,不斷記錄。 “余聞之久也。瓊林中,來此赴宴,見之,令作詩,不能稱前時之聞。若長時以往,必將泯然眾人矣。” 王康又誦出一段,意思也很明顯,我聽說好久了,并在瓊林苑中參加瓊林宴見到方仲永。 叫他作詩,已經難以寫出,并由此斷定,要不了多久,他的神童之能,就會徹底消失,和普通人,沒有什么區別…… 王康接著又念出最后一段。 “康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賢于材人遠矣。卒之為眾人,則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賢也,不受之人,且為眾人;今夫不受之天,固眾人,又不受之人,得為眾人而已耶?” 最后一字落下,眾人皆驚,更是震撼非常! 在場所有進士,包括官員都是如此! 受之于天雖異,但還得受之于人,否則就將復為眾人,進而說明未受之于天者,本來就是眾人,如果不受之于人,恐怕連作“眾人”也難。 這時強調了后天學習的重要性。 以方仲永的事件為例,闡明了一個深刻的道理。 人始終都是要不斷學習的。 又是在瓊林宴這么個場合,可以說王康這篇文章,不止是對方仲永的描述,對眾多及第進士,也是一種勉勵! 這是一篇勸學文! 所有人都驚訝的看著王康,短短時間,即興作文! 又深含如此蘊意! 實在是震驚全場! “好,好!” 翰林學士方孝廉也是忍不住贊嘆道:“以實際喻事,闡事說理!” “康師先前之語,便發人生省,現今又即興作文,更是有大才,是我之前眼拙了,” 白永對著王康又是一拜,以稱康師! “瓊林宴,勸學篇,” “佳話,佳話!” 眾人無一不是感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