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王康的話音落下,四周一片寂靜,都是不言,顯然都被他的這番話震驚,更準確的說是被他本人震驚! 先前的這一番話,都是全新之語,很大程度上推翻了以前的規程和人們的認知, 經,義,論,策,法,字,算,將原本的偏重,全部取締, 甚至就連一直所注重的詩賦都是取消! 這可是極為的大膽! 原本形容才子,飽讀之士,所衡量的就是詩詞文章, 詩可是第一位,卻被王康說砍就砍! 但若細想,卻發現王康所說,確實有幾分道理,讀書,不是讀死書! 在坐的都是為官論學之人,自然明白這個道理, 學以致用,選拔綜合性人才, 不管他們能否接受,此刻也明白,王康根本就不是外傳的那般,斗字不識的富家少爺,敗家子, 而是確實有著本事,才學, 說起科舉頭頭是道,觀點新穎,明確,令人細思,發人生省。 比很多人都有著見的, 一眾人不可思議的看著王康,都好像是第一次認識, 紀寧問道:“那在科舉制度上,你又有什么建議?” “之前科考,屢次發生徇私舞弊,建新元年,陛下繼位第一次科考,發生大規模泄題事件!” “同一考場,所有考生所答之題,全部雷同,簡直令人發指!” 這件事王康也是聽說過,那還是趙皇剛繼位那年,一次省考, 發生了一次相當惡劣的舞弊事件,試題外泄,但驚奇的是最終徹查,卻沒有發現任何蛛絲馬跡, 手段相當高明, 最終結果,也就不了了之, 若不是一個考場考生,都是笨蛋,恐怕很難發現, 千萬不要小看人的智慧,各行有各行的道,有應對的法, 這也是歷來科考的一大難題, 王康想了想開口道:“可嚴格執行糊名和謄錄制度!” 糊名便是將考生的姓名,籍貫等信息密封起來,不讓人能認出, 謄錄是在這一基礎上的更高一層,將考生將考生的試卷另行謄錄。 考官評閱試卷時,不僅不知道考生的姓名,連考生的字跡也無從辨認。 “這是個不錯的辦法,”很快有人點頭認同,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