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這也是為何張涵虛將王進與玉通的印記轉移到別處的原因。 如此這般,對未來之事做出了規劃,張涵虛端坐在高臺之上,靜看周匝星辰。 星空中一點星芒,倏爾擴大,化為大星,懸于中天之上,而后歲月不知年,時間好似變得沒有意義。 那由一點星芒轉化為星辰的大星開始衰老最終走向了毀滅,一輪又一輪,從星芒到大星,再從大星到虛無。 星空中,隨著張涵虛念頭的游走,細細的篆文流轉不定,凝結成周天星神,手持神器,來回游弋。 一種古老的星辰歌謠若有若無,自亙古出現,見證星辰的誕生,成長,衰老,崩塌,然后一個完整的輪回。 歌聲蒼涼古老,蘊含綿綿無絕期的恨意。 張涵虛亦是不知道過了多久,直到靈覺感到一陣觸動,卻是回過神來。 原來是那胡得德傳來了消息,待兩天之后便與梁中書來這元縣,為開觀慶典做準備。 而后張涵虛卻是目光一凝,一道星光自這道場發出,而后從這不知名的時空進入到了水滸世界。 而后,在張涵虛身前,卻是顯現了一副畫面。 畫面中顯現一小閣。 小閣面積不大。 空空曠曠,一塵不染。 有桌椅木榻,同時還有一株鐵樹,圍可合抱,樹干是青碧交織,中間夾雜金黃,葉子嫣紅,赤焰燃燒,明亮照人。 花開滿樹,細小如針,偶爾墜落到地,會發出一聲清音。 而在這鐵樹之下卻正有一道人,鶴發童顏道人,盤坐其下,細細一打量,赫然是那遠在大名府的胡老道。 這也是道場的功能之一,只要有坐標便可以定位,而后便可窺探四周。 張涵虛看了一會,目光轉移,不再看祭練法器的胡得德,于此同時這虛空中的畫面亦是在隨之轉移。 隨著張涵虛目光的轉移,畫面最終定格在了一處小亭,但見這小亭周匝煙外松翠,木石參差。 碧陰冉冉而落,交替入亭,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