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我們是護士簡單的包扎處理傷口也會。”程韻鈴看著孟繁春立馬說道。 “那走吧!”三人背上藥箱出了村長的家。 剛才還陽光明媚,此時天空現出陰霾一角,厚實云層從山巔翻滾著朝這邊涌來。 “他們人在哪兒?”程韻鈴著急地問道。 “跟著人聲走。”花半枝立馬說道,“村尾。” 他們都不用找的,人聲鼎沸處,就是事發地兒。 &*& 在上河村外的小河溝邊上,上河村的七八個村民拿著鋤頭、扁擔守著河溝,嚴陣以待。 “都給我警醒著點兒,有人來了,讓人快點報信。” “會計你就放心吧!我讓人在坡上守著呢!有人來了,會放倒消息樹的。” “你小子,對付鬼子的辦法都用上了。” “那是,想當年俺可是兒童團的團長。” 消息樹這對于國人都是不言而喻,抗戰時期的特殊產物。 抗日時期,老百姓為對付日本侵略者,每個村的山坡上都有一棵消息樹,最先看到日本鬼子的哨兵就把樹放倒,其他看到的村民就可以及時準備應對。 消息樹其實就是一種傳遞信息的工具。由于樹比較高,容易看清,而且比起煙火不容易被敵人發現,也不需浪費時間點火。情況穩定后可以把樹重新立起,反復使用。在人民戰爭中曾被廣泛應用。 現在卻用到了搶水中,真是不知道說什么好。 “會計咱們這么做是不是不太地道了,哪兒能把河道給堵住了,下游的村子還怎么澆地。” “你小子一邊兒待著去,不堵上咱們地怎么辦?夏收后你別吃糧食,吃土得了。” “這地里的土多的是,管夠!”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