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吃完午飯,花半枝端著剩下的粥,拿著程韻鈴給的舊衣服,破單子,在宿舍里忙活了起來。 農耕民族千百年來養下的勤儉節約的好習慣。女紅是古代婦女的必修課,不會縫縫補補,使不了錐子納不了鞋底不能算一個好女人。做衣做鞋在過去的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中舉足輕重。 現在一個會過日子的人家那是沒有丟棄的東西,勤勞善良的婦女,總會變廢為寶。 未來三、四十年納鞋底可是全國大街小巷鄉間村里隨處可見的一景,極富人情味。 婦女圍在巷子口,或者是村子里的老槐樹下,悠閑地納著鞋底,聊著八卦,兩不耽擱。 花半枝站在八仙桌前,將破布先剪了下來。做鞋先要打袼褙,用粥把破布涂均勻了,然后糊在外面向陽的墻上。 就這么一層疊加一層,直至有一毫米厚時才罷手,等完太陽將將它們完全曬干后揭下來,按鞋樣大小依次畫好,剪裁成型,疊壓在一起,才開始納底。 東西還沒準備齊全,所以花半枝只是打袼褙,眼看著時間差不多了,就去學校接孩子放學。 花半枝拉著周光明朝醫院,邊走邊詢問他在學校過的好不好。 周光明很詳細的將自己在學校發生的事情說了說。 “我今兒默寫生字,沒有錯一個,老師表揚我了。”周光明看著她開心地蹦蹦跳跳地說道。 “是嗎?我們光明真棒!”花半枝滿臉笑意地看著他表揚道,“等等!光明你說話的語氣怎么變味兒了。”她后知后覺的發現光明現在說話一口京片子。 校區的人由于來自五湖四海,所以這口音也是天南海北的都有。 如今沒有普及普通話,花半枝與周光明本身地處北方,口音更偏向于北方官話。 “跟老師學的。”周光明笑嘻嘻地說道,“挺好玩兒的。” “挺好的,要用心學啊!”花半枝笑著點點頭道,普通話就是京片子演化來的,這樣以后學普通話要容易的多。 “知道。”周光明乖巧地點點頭道。 花半枝仔細一想,她接觸了的人都是北方人,所以交流起來沒有太大問題。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