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過關的人兒好面善!” “好像是木易他過了關?!? “番兒與爺關門掩,” 四名遼兵走過來,將雁門關的大門掩上,下臺去了。 兩位國舅也是往臺下走去。 二國舅落后了一步,回過頭來,唱道, “我見了老太后細說一番。” 這是要去告狀的節奏??! 接下來的一折乃是“巡營”。 楊宗保出場,這位楊宗保的扮演者,正是小生表演藝術家姜妙香的重孫子,姜凱。 姜妙香是姜派小生的創始人,當年他跟梅蘭芳先生合作了近半個世紀,基本上梅蘭芳先生的全部戲目中,不管是新編的,還是梅派的傳統戲里,姜妙香都在里面塑造過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 就像這一出《四郎探母》里,姜妙香的楊宗保“扯四門”的西皮唱段,經他演唱后,成為流傳至今的名唱。 但是,現如今的京劇界,基本上已經把這個“扯四門”給省略掉了,只保留了唱腔唱段。 什么叫“扯四門”呢,其實就是演員在臺上唱的時候,邊唱邊走,由上場門的方向,走到舞臺中間,再從舞臺中間走到下場門的方向,然后再從下場門走到舞臺的中間,連續換了四個方位,這就叫扯四門。 因為這一折的名字就叫做“巡營”,楊宗保是騎著馬在營中巡查,而且不光是楊宗保要扯四門,他后面跟著的四名兵士也要跟楊宗保的動作而跟著移動。 但是現在很多的名角兒在演這出戲的時候,在這里,都是四個兵士站在楊宗保的身后,而楊宗保就拿著馬鞭,站在舞臺的中間,一動不動的唱戲。 這樣就失去了這折戲的本意了,跟折子的名字就對不上了,誰家巡營是站著不動的啊。 所以,這一次,裴琰之和姜凱討論了一下,還是要恢復當年“姜圣人”表演時候的方式,用“扯四門”的方式來表演這一段戲。 千萬不要小看“扯四門”這種表演的方式,因為這是京劇舞臺上一種特有的存在。 眾所周知,京劇舞臺上,全都是無實物的表演,在時間,空間上自由處理,是非常的靈活,這是大家公認的。 三五步行遍天下,七八人百萬雄兵。 這就是京劇能夠表現出來的方式。 而扯四門這種方式,就是表現了人物的空間感。 像楊宗保巡營,一邊唱,一邊走,表示了他在巡營。 還有一個典型的扯四門,就是《武家坡》,薛平貴的出場,也是一邊唱,一邊走,因為他是從西涼來到了武家坡,幾句唱,就說明他已經走過了萬水千山。 這種方式怎么可以刪除呢,這是對戲曲表演的一種傷害,應該予以恢復。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