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調黃州為治盜闖入虎穴, 賑大災喝糠粥把俸銀捐, 到武昌任知府臨危受命, 造浮橋洪水沖天欲亡我于山, 橫遭彈劾不沮喪, 毛遂自薦竭寸丹, 誰料想赤子難撫官吏怨, 逆水船兒欲險灘, 我若是回省垣敷衍了事, 怎忍見大軍剿 血—染—東—山!” 裴琰之最后一句,唱的是一字一頓,好像已經看到了那讓人慘不忍睹的一幕,不由的身子向后微微一仰,險些倒在地上。 這一段唱,裴琰之將一個“一代廉吏”于成龍的形象演繹的是異常飽滿,不光是唱的好,做派也是不俗,手眼身法,無一不精,臺下的評委們都是一臉驚喜的看著裴琰之,眼中的欣賞之情越發的濃烈了。 要知道,京劇界有這么句話,少演老,不如老演少。 因為年輕人沒有經歷過老年人的時代,就算他再努力的去觀察,去感知,去體會,也無法真真正正的將一個老人演繹的非常的到位,但是歲數大的人來演年輕人的話,只要是演技出色的,照樣可以演出年輕人的那種朝氣來。 而裴琰之演繹的六十多歲的于成龍,真是讓人感覺到演的跟真的一樣。 伴隨著哀怨的琴聲,裴琰之半側著身子,微微的抬起頭,用手虛捋了一下胡須,淡淡的說道, “副榜貢生蒙錄用, 拜別呂梁立誓言, 出仕不以溫飽志, 善待百姓不欺天, 布衣之心永不變, 兩袖清風苦亦甘!” 這一段念白,裴琰之念的是鏗鏘有力,正義凜然。 臺下的觀眾們也是被這種樸素但是親民的誓言打動了,叫好聲紛紛四起。 “思憶英賢卷心浪, 豪情萬丈迫胸膛!——” 一聲聲急促的琴聲響起,臺上的裴琰之也是忽然精神一震,雙手的水袖一抖,背在身后,一副傲然獨立的模樣,微微抬著頭,一臉的正氣。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