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戲歌對傳承,保護和發展我們華夏民族的傳統文化是非常好的一個途徑!” “戲歌其實就是屬于我們華夏民族需要明確的,可以推出去的,代表華夏符號的世界音樂!” “把戲曲里面最突出的元素,拿來進行重新的組織和整理,加入了音樂的元素,而戲曲的戲味呢,在普及歌曲的過程中,就已經潛移默化的讓大家接受了,這樣也更容易讓那些年輕人去接受華夏的傳統文化!” “用戲歌這樣的一種形式,可以讓現在的年輕人牢牢的記住這樣的一個經典,這樣的一個傳承,這會是他們記憶當中的一個符號!他們也會將這個經典繼續的傳承下去的!” 各位戲曲工作者,各位文學家,各位當紅歌手,也都是發表了自己對于戲歌的看法,如今的戲歌,已經不是簡簡單單的一種歌曲的形式了,更是代表了一種文化的傳承,因為已經有很多有識之士發現了,戲歌,好像更能讓年輕人接受,能夠吸引更多的年輕人來接觸傳統的戲曲文化,讓更多的年輕人愿意走入到屬于華夏自己的文明中來,領略華夏文明的偉大和絢麗多彩。 鏡頭里的裴琰之依舊是那么的帥氣,手中搖著紙扇,笑瞇瞇的說道,“現在,我們將走向高雅藝術大眾化探索的道路,我們將首次對華夏戲歌進行精準的定義,在汲取華夏傳統戲曲核心精華的基礎上,賦予他時代前沿的生命力!” 這是裴琰之的一次大膽的嘗試,是一次對戲曲文化,尤其是京劇傳統的一次試探,對那些守舊的老頑固們敲響一次警鐘,告訴他們,沒有發展,就是死路一條。 “現場倒計時,五,四,三,二,一,節目開始!”裴琰之低沉的聲音將所有人的精神全都聚攏到了一起,準備觀看這一場跨時代的演出。 “《華夏戲歌》,由夢想傳媒和戲曲頻道聯合制作,華夏臨川,一個有夢有戲的地方!讓我們走進臨川,走進湯顯祖的故里,進行這次對華夏傳統藝術的探索和傳承!” 在一副如詩如畫的水墨畫中,湯顯祖大師的形象慢慢的凸顯出來,面帶微笑,好像在看著這些后代們,在對戲劇文化一代代的傳承,一代代的發展,心中也倍感欣慰吧! 節目的開頭是裴琰之親自指導完成的,一個京劇的盔頭,慢慢的變成金色,然后金色的光芒延伸到前面的話筒上,然后各種樂器紛紛出現,所有的西洋樂器前面,都坐著一個穿著戲服的小人,而像我們的國樂和京劇的三大件的面前,則是一個個西裝革履的小人,鮮明的對比,也是讓這個片頭顯得格外的可愛。 “華夏戲歌”四個大字,被各種樂器和京劇的裝扮包圍著,出現在了電視鏡頭上。 節目正式開始了。 “唱響最美華夏戲歌,講述最真華夏故事,歡迎大家來到華夏戲歌,我是華夏戲歌的發起人,裴琰之,再次歡迎大家!” 這是在湯顯祖文化藝術中心,節目組就在這里租下了這個大舞臺,用于節目的錄制,現場的觀眾也都是在網絡上抽取的粉絲,踴躍的報名讓當初的網站都被擠崩潰了。 “我們現在所在的位置是贛省臨川的湯顯祖文化藝術中心的舞臺上,這里是華夏最偉大的戲劇大家湯顯祖的故里,我們今天這個舞臺上,會邀請當今華夏最著名的戲曲表演藝術家,文化學者,以及那些當紅的音樂家們,他們將會在這個舞臺上一一登場,為我們解讀一首首經典的華夏戲!” “話不多說,讓我們馬上帶來我們今天的第一首華夏戲歌!” 裴琰之一揮手,現場的舞臺上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舞臺的正中央升起了三塊如同碑文一樣的屏幕,最左邊的這個寫著“華夏傳統文化的標識之一”。 裴琰之笑著說道,“這首歌有著華夏古老文明的精粹,華夏的傳統美德,華夏的詩詞歌賦,華夏功夫,華夏美食,甚至連我們的春節等等等等,可以說都是我們華夏傳統文化的標識,那么今天,我們所說的華夏傳統文化的標識之一是哪一首戲歌呢?我們再看第二個提示。” 裴琰之走到中間的位置,用手指著最中間的這個屏幕,上面寫著“戲曲知識的啟蒙歌”。 裴琰之笑著說道,“這個就有意思了,我覺得這個在很多人的心中都有不同的解讀,比如說梅派的《梨花頌》,這就是一曲非常好聽的戲歌啟蒙歌,有不少人對這首歌也是情有獨鐘!” 裴琰之最后來到了最右邊的這個屏幕前,一臉驚訝的說道,“外國人的華夏曲庫熱搜,這就有意思了,看來這首戲歌不禁咱們喜歡聽,就連外國友人也是非常喜歡啊,那么接下來,到底這是哪一首歌呢,會成為本季首發的第一首華夏戲歌!首先,讓我們有請第一位解讀人出場!” 三塊大屏幕依次降下,而舞臺上竟然出現了一階一階的樓梯,不遠的大屏幕忽然打開,一位白發蒼蒼的老者笑瞇瞇的站在那里。 裴琰之也是趕緊一路小跑的趕過去,扶著老人,一步步的走了下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