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周文王放姜尚周朝大振, 我諸葛怎比得前輩賢人。 閑無事在敵樓亮亮琴音, 我面前缺少個知音的人。” 將近十五分鐘的時間,裴琰之唱得也是暢快淋漓,頭上的汗水也是滲了出來,這一身龍箭衣可是很厚的,而且這一段唱雖然是西皮慢板,但是非常的消耗精氣神,需要裴琰之一時一刻都不能夠放松,而且這么一大段的詞,想要一句不差的唱下來,也是需要非常消耗腦力的,所以裴琰之唱完之后,感覺到自己有些頭暈,眼前有些恍惚的感覺。 這一段,每一句二十個字,總共五十四句,一千零八十個字,這應該算是單人獨唱里面最長的唱段了吧! 后臺的演員們都是用震驚和敬佩的眼神看著裴琰之,太強了,這不是說你能不能唱下來的問題,你能不能記住這么多的詞啊。 雖然說那些全本的戲肯定要比這一段詞來的多,但是那是幾個人一起唱的,就算是兩個人對唱,只有熟練了,對方唱的時候,你都不用想,這個詞就能從你嘴里蹦出來,就像是有些被詩詞一樣,有的時候想不起來,只要你提一句,后面的詞就全都出來了,其實這就是原因。 那幾個老生演員都是有些發愣的對視著,這特么的不是人啊,這一段,你就算給我詞,讓我照著詞唱,也許還行,讓我背下來,這,這,臣妾做不到啊! 胡文歌看到裴琰之有些恍惚,趕緊上前,不動聲色的扶了一把,笑著說道,“各位觀眾,你們說,咱們這位諸葛亮是不是足夠賣力氣了!” 下面的觀眾也是非常的捧場,大多數人還以為這就是原詞呢,畢竟也不是所有人都聽過《空城計》,就算是聽過的人,他們也不敢肯定這不是原詞啊! “厲害,牛,聽著真過癮!” “這小伙子唱得真好,我感覺我剛才好像把三國演義又看了一遍似的!” “我沒看過書,但是這次聽完之后,我有一種想要回去買一本三國看看的沖動了!” “諸葛亮這一輩子,真的是波瀾壯闊,壯哉!” …… 裴琰之被胡文歌扶了一下,頓時就清醒了過來,畢竟年輕,而且身體也是受到過系統的改造,剛才只是稍微的用腦過度,畢竟這一段詞在民國時期就已經失傳了,自己也是當年偶爾得到了這么一個戲本,里面有這么一大段,雖然說是老生的詞,但是裴琰之可以算是過目不忘,將這一大段的詞都給記了下來。 這個戲本的作者名字叫做盧勝奎,是一位清末的京劇大家,在著名的“同光十三絕”中,就有他的畫像,當初他最拿手的就是諸葛亮,在當時,他的雅號叫做“活孔明”,在當時,演諸葛亮的人,無人能出其右。 而且此人文化水平極高,善于編寫戲文,三慶班最著名的連臺本戲,三十六本的《三國志》就是出自于他的手筆,《龍門陣》,《法門寺》這些經典的戲目,都是出自于他的手中。 因劇本為一臺戲之根本,故人稱其“盧臺子“。 而裴晏之當初得到的那個戲本正是出自盧勝奎之手,而這一段《空城計》的唱段正是盧勝奎當初演出時候唱的,其他的演員根本就不這么唱,沒有其他的原因,就是因為太長了,根本就記不住。 自從盧勝奎之后,基本就沒有演員這么唱了,久而久之的,這一段唱就這么失傳了,而裴琰之則是得到了那個算是孤本的戲本,不過由于他當年是學旦角的,就算是過目不忘,能夠記下來,但是也沒有能耐在臺上演出,也算是一個小小的遺憾。 但是如今可不一樣了,裴琰之學習了馬派的老生之后,忽然想到了當年的這出戲,頓時也是覺得應該把這一段給唱一下,讓大家都知道,《空城計》里諸葛亮的這段唱,還有另一個版本,而且還是“活孔明”當年親手編寫,親自演唱過的。 胡文歌看著緩過來勁的裴琰之,實在是按捺不住內心的好奇了,不由得問道,“琰之,我想知道,這一段唱你是從哪學來的,據我所知,京劇界可從來沒有人這么唱過吧!” 臺下的觀眾也是瞪大了眼睛,剛才的那一段聽得他們也是興奮不已,沒想到胡文歌竟然說,裴琰之這一段都沒有人唱過。 “哎呀,我就說嘛,我當初也是聽過馬聯良先生唱過《空城計》的啊,我不記得有這么一段啊,這小子就是馬派的,我說他怎么會唱的不一樣呢!” “嘿嘿嘿,你這也是馬后炮,剛才你為啥不說呢!” “我這不是以為是新改良的戲嗎,誰想到,就連他們這些京劇演員都沒聽過!” “我也很好奇啊,裴琰之這是從哪學來的戲,我也是聽過好幾個版本的諸葛亮了,確實沒人這么唱過啊!” …… 臺下的觀眾如同炸了鍋一樣,不由得竊竊私語,議論紛紛。 胡文歌也是多少有些尷尬,自己作為京劇團的團長,竟然如此的不冷靜,在臺上竟然問這樣的問題,多少的有點不合適,畢竟這也許是人家馬派的獨門暗器呢。 裴琰之則是微微一笑,說道,“這段唱不是我們馬派的傳承,這是我得到的一本清末的孤本戲文里的,而這個戲文的作者是當初著名的京劇大師盧勝奎老先生!” 盧勝奎的名字一出來,胡文歌不由得一陣恍然,要說別人胡文歌可能不信,但是說到盧勝奎,胡文歌就信了這段唱詞的出處了! 后臺的有些年輕的演員一臉的茫然,尤其是那些旦角的演員,她們對于這些“遠古時期”的大佬們知之甚少,因為離這個時代太遙遠了。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