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在竊取華夏傳統工藝秘方方面,霓虹國可是有前車之鑒的。 郝爽記憶最清楚的事情,就是上一世的時候華夏宣紙秘方被霓虹國竊取的事情。 霓虹國在當年侵華戰爭期間,竊取了部分宣紙制造工藝,傳到國內之后開始大規模地進行宣紙生產,甚至還對外出口。但是由于沒有掌握宣紙制造的核心配方,導致霓虹國生產出來的宣紙產量雖然遠遠超過華夏,但是質量上卻根本無法跟華夏宣紙媲美,所以霓虹國宣紙制造商一直耿耿于懷,尋找著機會準備竊取華夏宣紙制造的核心配方。 在耐心等待了幾十年之后,他們終于等到了機會。華夏開始改革開放,敞開大門迎接全球的賓客。 因為太久沒有打開國門和外界進行交流,華夏人民包括華夏地方官員和企業領導們都腦海里根本就沒有商業機密這個概念,對于這些來自國外的客人們滿腔赤誠,恨不能把心肝都剖出來給這些客人們看。 于是霓虹國的宣紙制造企業很聰明的就抓住了這個機會,把他們所缺乏的宣紙制造工藝的核心機密從華夏國給竊取了回去。 關于霓虹國宣紙制造企業的工業間諜是怎么竊取到宣紙的核心制造工藝的有兩種說法。 第一種是九十年代初的時候,霓虹國工業間諜偽裝成采購商,趁著參觀宣紙廠的時候在配料池旁邊不經意地彎了一下腰,讓領帶的尖端觸碰到了配料池的液體。回去之后,霓虹國就憑借著對領帶上的液體樣品進行分析,掌握了華夏宣紙制造的核心配方。 雖然說郝爽對于宣紙制造是一個門外漢,但是他對這個說法還是嗤之以鼻的。 因為郝爽雖然不懂宣紙制造,但是卻是陶瓷技術大拿,同樣的在陶瓷生產中也有泥漿配料池,想要通過一點配料池中的泥漿逆向推理出泥漿的原料組成,不能說絕對不可能,但是可能性是為微乎其微。 縱使到科技儀器水平高度發達的二十一世紀,郝爽也不敢保證自己拿到泥漿池的樣品之后,就能夠把泥漿池里所有原料配比都精確的還原出來。 相比起第一種這個帶有強烈傳奇性色彩的說法,郝爽更原因相信第二種說法。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