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少年元夕-《九州風云錄》
第(2/3)頁
玄一門位列天下九大門派之首,無他,只因大晉王朝的國師都是由玄一門的副掌門擔任。王朝多數軍中將領都是來自于各大門派,所以各大門派便成為了讀書無望之人步入朝堂的另一條途徑。
大晉尚武,而后更崇文。
以武安邦,以文治國。尤其是近百年的少戰事,讀書人的底氣更足了些,文官的腰板更挺了些,清平的詩詞歌賦做的也就更多了些。
王朝讀書人中流傳著這樣一句話,不會詩詞歌賦的讀書人當不了好文官。
德不配位,終究會遭受天怒人怨。司馬相樂天天只圖享樂,不問國事。又有一眾曲意逢迎,溜須拍馬之輩深受皇恩。成為了帝王身前紅人后,便更是費盡心思取悅皇帝以換取富貴榮華,而國事皆交由國師代為處理。
奸佞為患,小人當道。國師霍星緯大義在前,職責在后,為國事多加操勞。卻又有人進獻讒言,說霍星緯狼子野心,存謀逆犯上之意。雖說司馬相樂知道國師不會做出如此僭越之事,畢竟天下九州,外有八王,是不會愿意看到玄一門的副掌門來君臨天下的。不過畢竟是覺得自己皇權似乎不是那么穩固,便命自己最親信之人相國趙俅,與國師霍星緯分別掌管六部之事。
說起來趙俅官居相位之職并不算長,但是其晉升之快令人咋舌。
這趙俅并非出身門閥世家,又非科舉出身,能成為司馬相樂的近臣全源自于大晉王朝一項娛樂運動,蹴鞠。
這趙俅家境一般,讀書無甚興趣。也曾去那些武館,二流門派學了些拳腳把式,自覺并無機會投身行伍,且如今太平盛世,豫州軍中要職要不被蔭及子孫的功勛之后占據,要么就被玄一門的弟子爭搶。一些二流門派的弟子也只能拿到從戎的資格。
畢竟,能吃官飯又無性命之憂的錢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僧多粥少。
趙俅是個很機靈的人,少時在武館試學,并未花上幾文錢,學了些強身健體的招式。又去一些小門小派做那雜役弟子,嘴甜眼尖,哄的一眾正牌弟子開心,又教了些門內入門招式。混跡一年之后,趙俅招式學了不少,還揣著些工錢回家了。
趙俅的想法是在蹴鞠上一展身手,因為他自小就愛這項運動。在他四歲生日的時候他娘親給他縫制了一個皮球,便給了趙俅一個不一樣的人生開端。
蹴鞠的興盛是在晉六十三年開始的。大晉王朝國力日漸昌盛,國富民強,民間便興起各種娛樂項目。除了吟詩唱曲,便是這蹴鞠深受百姓喜愛了。鄉間村野也有稚子們追逐著塞滿谷殼的破布球跑來跑去。
晉六十三年新春,八王齊聚豫州洛月城之時,說起這這項民間運動。都是馬背上出身的人,便覺得這項運動也很有意思,提議各州可組建一支隊伍,每三年進行一次大賽。
至于為何是每三年一次,主要是因為路途遙遠。尤其是遠在涼州的西涼王更是直拍桌子,老子涼州這么遠,光在路上走了,還比什么比?老子不是輸不起,但是丟不起這個人。蹴鞠嘛,不就是為了個樂呵,哪能傷了眾王的和氣?便這么定了下來。
另外,原來各州每兩年還分別有一次由九大門派組織的比武大賽和各大書院組織的吟墨會。這樣一來,就一年一個盛會,輪著來。
趙俅文的不行,武的乏力,便盯在了這個“圓球”上面。趙俅不僅人機靈,還吃得起苦,認準一件事便堅持下去。趙俅發現蹴鞠這項運動對身體素質的要求是很高的,但是很多學了武的卻又看不上這項運動,不愿意花了精力學了武之后再把精力花在這上面。
這碗飯還是沒有軍餉好吃。哪怕是去個豪門富家當個護院,走在大街上也是腰板直挺,趾高氣昂,誰叫咱是給咱老爺辦事呢?
蹴鞠雖然興盛,可終究是個玩樂的東西,賺不來錢的。
趙俅是家中獨子,家境非大戶人家,不過是小商小販,爹爹做那賣肉的買賣。雖然自小肚中油水不缺,趙俅卻打心眼里厭惡血淋淋,油乎乎的生計手段。趙父也不愿兒子像自己一樣,便由著兒子了。反正你要讀書老子掏錢,你要練武老子送你上山,最后老子再掏錢給你娶房媳婦兒,你要是再折騰不出花來,就老老實實的拿起殺豬刀。
這趙俅還真得干出花兒來了。
司馬相樂還是太子那會兒,其東宮寵臣咸印勤府內招募蹴鞠手,專門用來表演給太子司馬相樂看。趙俅瞅準了機會,報名進了咸府。后來在給司馬相樂的表演賽上以出色身手博得太子青睞,得以進入東宮。
三年一次的九州蹴鞠大賽豫州一次都沒有拿到過冠軍。雖說只是項娛樂運動,但八王齊聚都城談起這蹴鞠大賽時,得過冠軍那三王嗓門最大,酒喝得最多。好在吟墨會這一盛世豫州這邊勝次頗多,才不至于折損皇家顏面。至于那民間最喜聞樂見的比武大賽,皇城內是不愛聊的,也聊不起來,因為那是九大派組織的,跟咱官家沒多大關系。
更多的是,九大派與大晉王朝的特殊微妙關系。
司馬相樂喜愛玩樂,對蹴鞠的喜愛僅次于美人暖錦衾,佳人做酒壺。這豫州的蹴鞠隊成績不好看,司馬相樂倒是很是惱火。而其父皇還在醉心于設計宮殿一事,于是司馬相樂便把這件事攬到了自己的頭上。司馬正康并無意義,反正他也對這個豫州建功隊的勝負無興趣。
當初蹴鞠隊組建的時候,建功隊想要取名為天子隊,被當時的皇帝所駁。老皇帝笑了一下,贏了有其他隊伍謙讓之嫌,輸了朕亦臉上無光。大丈夫當建功立業,就叫建功隊吧。
幸虧那位老皇帝睿智。
趙俅在東宮以球技深受司馬相樂喜愛,而后司馬相樂在把振興建功隊大旗要過來之后就轉手交給了趙俅。
趙俅不是去當隊員踢,而是代表太子府接手整個建功隊。原來的建功隊是由禮部派出一個主簿負責的。大晉皇族不太重視蹴鞠這個事情,這個主簿只覺得自己青云無望,整日哀聲嘆氣。況且皇帝又對蹴鞠一事不甚關注,建功隊踢的再好又能怎樣?要不是戶部沒有克扣訓練的銀錢還有隊員的球俸,恐怕這個建功隊都已解散了。
混日子的人不少。不然上一屆建功隊也不至于名列九州第二,倒數。其實是揚州的忠勇隊放水,保存皇家顏面。反正揚州的忠勇隊,一直在后三名徘徊。
九州九隊,分三個梯隊。
涼州、雍州、青州。
冀州、徐州、巴州。
揚州、豫州、荊州。
豫州曾經在第二個梯隊,后來被徐州后來居上,擠了下來,而前三州的位置就沒變過。
趙俅來接手建功隊之后,禮部主簿甚是歡喜,雖然自己在此職上也撈了些油水,但總好似那清湯上面的油花,沒什么干貨。簡單交接之后他就回禮部報道去了,報道的時候,少不得從那些油花中咬牙擠出一部分給禮部侍郎,畢竟回去了還是主簿的話,那就更沒甚意思了。
建功隊的隊員老將頗多,多是占著位置領俸之輩。都是些祖上有些功勞,卻又不大之流給后世子孫安排個吃皇糧的地方。
有未來的皇帝撐腰,趙俅的腰板是很直的,他培養了一批新生隊員。多來自于一些二流門派武館,門內資質較好的弟子都讓他給弄過來了。手段算是軟硬兼施。而隊員的身體素質上去了,技術便由他親自教授。至于原來那些老隊員,他也沒有送走。留下了幫助訓練,以及球隊雜役工作。
趙俅是太子爺的人,這幫習慣了養尊處優吃白食的主知道硬不過這位手拿大旗的,便一個個感恩戴德,謝趙大人開恩。
是的,趙俅還弄了個從五品的官。不過是東宮屬臣,不上朝堂。他的任務,就是訓練建功隊。大晉王朝建朝以來,這司馬相樂只此一家。
不到三年的時間,下一次九州蹴鞠大賽再舉行的時候,建功隊便上了第二梯隊,位列九州第五,趙俅功不可沒。
當司馬相樂榮登大寶之后,趙俅已經成了其身邊的第一近臣。當時國師霍星緯與相國房玄愛是先帝托孤重臣。霍星緯是玄一派副掌門,地位超然,眾臣尊其職卻不奉其人。王朝有規定,國師之職由玄一派派人擔任,但要十年一輪換。朝中眾臣,便有趙俅一派,以取悅皇帝為己任。一派便是相國房玄愛一派,專門攻擊趙俅一派。再就是國師霍星緯一人,保護著一些一心為國的清流。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福鼎市|
略阳县|
河东区|
新巴尔虎左旗|
泾源县|
祁连县|
湟源县|
左云县|
南雄市|
临泉县|
惠东县|
金坛市|
中方县|
水富县|
香河县|
抚州市|
遵化市|
文登市|
沙湾县|
夏津县|
精河县|
启东市|
尼勒克县|
久治县|
陕西省|
阿瓦提县|
奉化市|
河东区|
彝良县|
会昌县|
上栗县|
福州市|
花莲市|
湖南省|
梁山县|
佛教|
青铜峡市|
竹北市|
万安县|
梁河县|
东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