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這日朝會,李治破天荒的夸贊起了長孫無忌的功績。 這可是李治一朝前所未有的事情。 李治對于長孫無忌的敬重那時有目共睹的,可對于他的功勞卻選擇性的失明。 這是莫可奈何的事情。 不是李治不愿賞罰分明,而是真的不敢。 長孫無忌對于唐王朝的功勞實(shí)在是太大太大。 李淵朝時期,長孫無忌就跟著李世民征討四方,立下赫赫功績。別看他現(xiàn)在長得如同彌勒佛,身為將門之后,年輕的時候也是一員能夠沖鋒陷陣的大將。 李世民的貞觀一朝,僅玄武門的從龍之功,足以傲視群臣,何況還有治世以及高句麗的征伐武勛? 李治的永徽朝更不用說了,若無他坐鎮(zhèn)廟堂,李治的位子坐不穩(wěn)。還不只如此,長孫無忌主導(dǎo)了《唐律疏議》的編纂。 《唐律疏議》可是中國現(xiàn)存最古老、最完整的封建刑事法典,也是東亞最早的成文法之一,整個唐王朝都是依照此律法運(yùn)轉(zhuǎn)的。 長孫無忌的表現(xiàn)那是一點(diǎn)也不比在江南的李元璦遜色。 三朝元老加功勛之臣加國舅兼輔政大臣,這些匯聚在一起,伊尹、霍光也不過如此,在夸耀他的功績,助長他的氣焰,誰能治得了? 但今日李治卻微紅著眼眶,帶著幾分感懷的道:“朕初登大寶,全賴長孫太尉輔政。今太尉身體抱恙,實(shí)乃朕年少大任,才累得太尉如此,心底愧疚難安。朕不忍太尉再過操勞,許他自由參朝之權(quán),隨行車轎可直入朝所。另外授長孫渙為鴻臚卿,封上黨郡公,長孫濬,為常州刺史,加封襄陽郡公,長孫淹,為廬州刺史,封安城縣伯……” 一個一個,除了長孫沖盡皆升官。 至于長孫沖是長孫家嫡長子,未來肯定是要繼承長孫無忌趙國公爵位的,他自身也已經(jīng)是三品秘書監(jiān)了,故未加封。 李元璦聽此安排,嘴角微微一翹,李治的心結(jié)終于打開。而且他此舉也是告訴五姓七望他們這些士族,長孫無忌立了大功。 經(jīng)此一事,已經(jīng)走向沒落的關(guān)隴勛貴不可能再與五姓七望聯(lián)合了。 下朝之后,李治叫住了李元璦,說道:“陪我去探望舅舅吧!”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