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戰云起-《漢末縱橫天下》
第(1/3)頁
不知不覺之間,新年便已經是來臨了。
新年之前,其實年味便已經開始濃起來了。
臘月二十三,灶王爺升天。
每年到臘月二十三,家家戶戶都會供上糖瓜,寓意用糖瓜粘住灶王爺的嘴,讓他上天說不出壞話。
灶王爺和糖瓜都是后來的產物,但祭灶神則在先秦就已經開始了。
灶神負責創造食物,在古代可是一位重要的神靈。
先秦時在每年的十二月末就有“臘祭”,除了祭祀祖先之外,還包括了五祀:灶神、門神、行神、戶神和土神。
作為一個二十一世紀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唯物主義者,對于這些封建迷信,呂煜是不信的。
但不信是一回事,入鄉隨俗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他自然是要盡自己最大的努力改變這個時代。
但是...
個人的力量總是單薄的。
在還沒有取得改變這個時代的權力之前,融入其中,自然也是必不可少的事情了。
祭拜完灶王爺之后,便是大掃除了。
這一點,倒是與后世沒有多少區別。
元旦習俗,每年臘月二十四掃房子。
而根據《呂氏春秋》,這個習俗在堯舜時代就已經有了。
堯舜過于遙遠,但至少說明先秦就已經有了年前大掃除的習俗。
在年前把這件事作為一個重要儀式舉行,是寄托了人們希望在新一年中“除舊布新”的美好愿望。
掃出去的不只是塵土,還有舊一年中所有不好的和不順利的。
到了后世,雖然臘月二十四很多時候不放假,但大多數家庭還要找時間進行徹底的掃除,也是希望來年能夠更好。
這些都是年前的工作,而現在,已經是到了正日了。
安靜了月余的潁陽城熱鬧非凡,城池擴建,屋舍全新,張燈結彩之中,讓人絲毫想不起來在此之前,潁陽還是一個殘破之城,被黃巾軍所占。
新年是新年,但是這個時代的新年,與后世的新年就不太一樣了。
在早期的夏朝制定的夏歷中,一年是以正月為開始的。但商朝就改了,改成以十二月為一年之初,到周朝又往前推進了一個月,變成十一起為一年之始。
漢初沿用秦制,秦朝認為自己是水德,把每年的開始定在十月。一直到漢武帝時,著手“改正朔易服色”,將一歲之首改回到元月。
這個時候沒有春節這個稱呼。
春節這個名稱是民國之后的事情。
在漢朝時,正月初一這個日子被稱為“三朝”、“歲旦”、“正旦”、“正日”等。
而過年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全家一起祭拜祖先了。
呂煜早早的便起身前去祭拜先祖。
呂家祖地是在陳留,現在在潁陽,自然不可能跑到陳留去的。
是故說是祭祖,不過是在潁陽城中新建的呂家祠堂完成的。
現在這祠堂并不氣派。
但想一下...
若是日后自己成名了,得去跟歷史上的呂姓名人攀攀關系。
就譬如那呂不韋,那就極有可能是呂煜的先祖。
不過...
攀祖宗這種事情,現在還不要緊。
祭祖之后,便是年夜飯的時間了。
雖然是年夜飯,但還沒有入夜的時候,便已經是擺上宴席了。
呂伯奢為尊長,自然是坐在首位的,呂煜與呂延則是坐在次位上。
家中的年夜飯,吃得很是溫馨。
年夜飯來源于古代祭祀。年末年初之時,全家一起祭拜祖先是漢代過年的必選項。
古代都是大家族,真正團圓在一起并不容易,而這時則是為數不多最有可能齊全的時刻。
祭祀完畢,除了供品之外,全家團聚吃的一餐飯也是一年中最豐富的一餐。
尤其是在擊敗黃巾軍,才剛剛在洛陽站穩腳跟,今年的年夜飯,吃得就非常有意義了。
年夜飯上,呂伯奢也是給了呂煜壓勝錢。
這個壓勝錢,其實就是壓歲錢。
不過現在不叫壓歲錢,叫厭勝錢或壓勝錢。與后世不同的是,這種壓歲錢是不能花的,這種錢不是真正的貨幣,而是一種紀念幣或游戲幣。
它的正面通常是一些吉祥話,如千秋萬歲、天下太平等,背面則一般是吉祥圖案,如龍鳳、龜蛇、星辰等。
它不能作為真正的錢幣,只是作為一種“吉祥辟邪”的飾品佩戴在身上。
壓歲錢的習俗一直保持了一千多年,只是其中的意味早已相差十萬八千里了。
壓歲錢既然拿了,自然就是拜年了。
東漢的崔寔在《四民月令》中就記載:正旦那天祭祀完,子婦曾孫都各自用椒酒和柏酒向家長敬酒。大家舉杯祝壽,一片歡樂……
事實上在漢代,拜年分三種。
首先是向逝去的祖先拜年,其次是向一家之長拜年。第三種是同輩親朋相互問候。
如果是官員,新年的朝賀更是頭等大事,即便不去見皇帝,新年伊始向自己的長官到賀也是必要的。
換在尋常人家,這正日活動流程便已經是走完了。
但對呂煜來說,這只是第一場年夜飯的。
家中的年夜飯,自然是溫馨的。
但是在外面,還有呂煜的將士們。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三明市|
呼和浩特市|
蓬莱市|
朝阳县|
尼玛县|
松江区|
郁南县|
沙雅县|
左云县|
福安市|
龙里县|
峨边|
奉新县|
富顺县|
和静县|
尚义县|
大庆市|
卢氏县|
怀远县|
临澧县|
新蔡县|
宝丰县|
商水县|
临湘市|
济宁市|
和林格尔县|
沁源县|
大埔区|
江华|
健康|
阳江市|
宁河县|
贵德县|
方山县|
巫山县|
天津市|
扶沟县|
沛县|
高阳县|
西平县|
鄂托克前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