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21章 三道之言,著寫《道經》(萬更求訂閱!)-《諸天一道》


    第(3/3)頁

    “道乃生成萬物之基本,為宇宙真正之本體,體用合一,實有不可思議之神妙,難言其實質,乃賦于物性,造成形形色色之境界,有欲界、色界、無色界不同的現象,井井有序,不爽絲毫。”

    “熙熙萬物,蕓蕓眾生,錯綜復雜,如無道之主宰,豈能井井有序、不爽絲毫者哉!故曰天有天道。”

    “何謂地道?”

    “地有金、木、水、火、土凝結而成,上應大氣五行之變,下循地質五質五行之性,故萬物五族分野。”

    “天地以三百六十度相運應,周天以二十四節節度,故萬物有萬殊之差別,天有不測之變,地有成、住、壞、空,純乃依其法度,如無道主之,不知其所以矣,故曰地有地道。”

    “何謂人道?”

    “人道乃人類自然之道德律,為人處世之根本,為人人應負起之道德,由個性推為群性,圓整道德世界,循此道德之本,人情和諧、家樂國治、天下大同矣。”

    “然則,此三者若是只單尋一道,那無異于是鼠目寸光。”

    “天道、地道、人道,三者歸于源頭,才是道家。”

    “任何一道單獨列出,都不足以為道。”

    “天地人合一,方才是道家。”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天道分陰陽,人道有男女;天道日月循環,人也要按時休息;天道四時代興,人有生老病死;天道上善若水,人道也要心性柔和;天道天在上、地在下,人道也要男性主剛強、女性主敦柔。”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道家之所以是道家,并非是天人二宗任何一宗所能單獨代表的。”

    “只有天人合一,方才是道家。”

    “因為區區義理之爭,便要將道家分為天人二宗,已然違背了大道之理。”

    “如果,僅僅是因為對于道的理解不同,就可以將一個完整的道家分為天人二宗。”

    “那么將來,有人對道的理解又發生了分歧,那么是不是又要將天人二宗再一分為好幾宗?”

    “既然對道的理解不同,為何不干脆如同陰陽家一般,叛出道家,自立一派。”

    “前人所犯之錯,當由后人改之。”

    “若是無人改之,那便是錯上加錯,而今天下一統之勢已經出現,如果諸位還想讓道家傳承下去,就不該抱著天人之別。”

    “天下尚且能裂而重合,道家天人二宗加起來也不過區區數百人而已,如何就不能重歸于一!”

    葉千秋擲地有聲,朝著長生子和那一眾人宗長老看去。

    只見長生子和那一眾人宗長老,個個端坐于原地,久久無言。

    葉千秋從天地人三方面闡述了道的存在,又直接否認了天人二宗單獨存在的合理性。

    長生子和一眾人宗長老不得不佩服葉千秋對于天地人三道的理解。

    只是,縱然佩服葉千秋,眾人也一時間難以拿得定主意。

    這時,只聽得坐在上首的道玄子繼續說道:“太玄子所言,諸位想必聽的一清二楚。”

    “其實道家天人二宗合二為一,也是為了道家的將來考慮。”

    “若是天下一統,諸子百家也定然要被新天子所忌憚。”

    “我道家的影響力在七國之間,諸位都是清楚的,若是天人二宗不能齊心協力,難免會給人可趁之機。”

    “最終受損失的還是道家。”

    “我們都是道家弟子。”

    “道家傳承至今殊為不易。”

    “天人二宗的弟子終究和陰陽家的那些人不一樣。”

    “陰陽家背叛了道家,但是我們卻不能背叛道家。”

    “為了道家的未來,我希望大家能夠團結一致,將天人二宗重歸于一!”

    長生子和一眾人宗長老聞言,一時間也不知道該如何作答。

    這時,只聽得那邊的赤松子朗聲道:“長生師兄,天人二宗合而為一,我是贊同的。”

    “長生師兄乃是深明大義之人,應該能明白兩位師叔和太玄子的一番苦心。”

    長生子聞言,微微一嘆,然后開口說道:“太玄子所言,的確精彩。”

    “天人二宗合一,在面對更大的危機和風險時,確實是有更好的抵御危機和風險的能力。”

    “赤松師弟能為道家著想,同意此事。”

    “我長生又豈是不明理之人。”

    “只是,二宗若是重歸于一,這掌門之位,又該由誰出任?”

    長生子看向赤松子,他的意思很明確,赤松子做掌門人,他是不服氣的。

    赤松子卻是微微一笑,道:“若是二宗歸一,道家新掌門人將是太玄子。”

    長生子一聽,登時一愣,隨后,他朝著赤松子問道:“你愿意放棄掌門之位?”

    赤松子笑道:“若是道家能變得更好,區區一宗掌門之位,即便放棄了又何妨?”

    這時,道玄子在旁道:“長生,赤松為了道家一統,甘愿放棄天宗掌門之位,你可不能落于人后吶。”

    長生子沉吟片刻,而后說道:“既然師叔也已經決定了讓二宗重歸于一。”

    “那我又豈能不顧大局。”

    “我同意天人二宗重歸于一。”

    道玄聞言,面色一喜,隨即看向人宗十大長老。

    這些長老看到長生子都松口了,于是也不再多言,紛紛表示贊同道家一統。

    天人二宗的理念之爭,因為葉千秋對于天地人三道的闡述,也有了一個較為合理的解決方式。

    眾人在天人合一的目標上達成一致,氣氛頓時就輕松了不少。

    這時,只聽得長生子道:“太玄子適才所言,最好還是著成典籍經卷,好方便后人翻閱。”

    葉千秋點頭道:“我正有此意。”

    “縱觀我道家之學說,莊子、楊子之學都是互有相通,又有矛盾之處。”

    “道家重歸一統之后,應當明確一個理念,那就是無論諸子誰人之理論,皆是基于在道的理解之上形成的。”

    “無道則不成道家。”

    “所以,我欲著寫一篇《道經》,整合道家諸子文章,統合諸子之道理,將諸子于道的理解和意見合并規整,完善我道家的學說體系。”

    “《道經》成書之日,便是召集天人二宗弟子,宣布道家重歸一統之時。”

    “諸位意下如何?”

    葉千秋此言一出,算是讓眾人都嚇了一跳。

    就連提出讓葉千秋將先前之言編寫成冊的長生子也是心里咯噔一下。

    “太玄子要著寫《道經》?”

    “完善道家學說體系?”

    長生子和一眾人宗長老都愣住了。

    這可不是什么簡單的事情,這太玄子是奔著圣賢之位去了。

    古往今來,諸子百家之中,能真正被諸子百家之人稱為圣賢的可就那么幾個人而已。

    而道家之中,能被稱之為圣賢的,只有老子、莊子、楊子、列子幾人而已。

    自從莊子、楊子逝去之后,道家便再無可著書成經,獨領風騷的人物。

    當今之世,儒墨為兩大顯學。

    儒家雖然在七國之中不受重用,但儒家現存一位荀子,那可是可以比肩儒家孔孟的人物。

    故而,在稷下學宮之中,儒家聲名很大。

    道家雖然有不小的力量,影響力也不小,但是,道家已經有百年沒有出現過能夠著書成經的圣賢人物。

    如果太玄子真的能夠著成一部融合道家諸子之長,完善道家學說體系的《道經》,那道家之聲威,定然大漲。

    眾人聽聞了葉千秋對于天地人三道的闡述,深知當世之中,對于大道理解之深者,恐怕無人能出太玄子其右。

    此時,倒是紛紛期待起來。

    這時,只聽得長生子朗聲道:“若是太玄師伯能著成這一卷《道經》,那定然可讓天人二宗弟子心悅誠服。”

    長生子這一開口,眾人敏銳的察覺到了他對葉千秋稱呼的改變。

    先前,他稱呼葉千秋為太玄子,現在直接改稱太玄師伯。

    而道玄子和北冥子亦是不住點頭,齊齊說道:“太玄道兄若是真能著成此篇,那便是我道家新圣。”

    葉千秋微微一笑,站起身來,道:“那就請諸位靜候佳音。”

    說罷,葉千秋的身形消失在了無功齋之中。

    緊接著,北冥子道:“我也先走一步。”

    話音一落,北冥子的身形也消失在了無形之中。

    ……

    大竹峰,心齋。

    這里是道家天宗存放道家典籍之地。

    葉千秋和北冥子正在此間查閱資料。

    道家歷代先賢文章在此心齋之中皆可找到。

    葉千秋欲著寫《道經》,最主要的還是要將道家歷代先賢的文章先給再重讀一遍。

    一開始的時候,他并沒有想著要編寫《道經》。

    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對于天人二宗的了解越深。

    他便知道,想要道家徹底從身心上一統,必須要對道家的學說體系進行整理。

    道家諸子之學,本就各自有矛盾之處。

    若是不將這些矛盾之處給通通規整于道理之下,將來說不定還會有人因為所謂的義理之爭再讓道家陷入分裂之中。

    諸子百家之中,道家的學說算是最為晦澀難懂的。

    一般弟子只能通曉其中最為粗淺的道理。

    便是如同北冥子、道玄子這樣的太上長老,修行了百年以上,對于道家學說的理解,也不是樣樣皆通,有些東西,連他們也是一知半解,更別提讓他們著書立說了。

    葉千秋現在要做的事情,就是要在思想上,讓道家弟子形成只有一個道家的共識。

    這將是葉千秋所著寫的《道經》的最高綱領。

    葉千秋幾百年所學,融合了后世前世的種種道家理念。

    想要著寫出這一篇《道經》來,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其中涉及到天道、人道、陰陽、五行,種種各方面的東西。

    葉千秋一連在心齋之中呆了三個月。

    直到三個月后,才開始正式在大竹峰的幽林小筑之中開始閉關著寫《道經》。

    平日里,幽林小筑只有北冥子和道玄子陪伴葉千秋。

    《道經》的著寫不在一時一日,葉千秋估計最少得耗費半年之功。

    北冥子和道玄子的作用就是不要讓旁人打擾到葉千秋。

    太乙山上,還是那般寧靜。

    可是有些東西,卻是在慢慢的發生著改變。

    時間過的飛快,一轉眼,便已經又過了三個月的時間。

    葉千秋編著的《道經》已經成了大半。

    這一卷《道經》,葉千秋打算寫十二篇。

    如今,已經寫完了七篇,還剩下五篇沒有完成。

    此時,正是夏末的夜里。

    幽林小筑之中清涼無比。

    葉千秋還在仔細打磨著《道經》前七篇的字句。

    北冥子和道玄子分別拿了一篇來仔細研讀。

    只聽得北冥子看著書簡念念有詞,嘀嘀咕咕的念道:“天道渺渺,人道茫茫,何為天,何為道。”

    “敢問天下人,何為道,何為無道。”

    “道即為道,不合道即為無道,道可道,非常道,道罰天,天罰人,人罰心,心罰萬物。”

    “天道渺耶?人道茫耶?何為道耶?”

    “吾即為道,道即為吾。”


    第(3/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车致| 海城市| 永春县| 鄂托克前旗| 葫芦岛市| 靖西县| 清镇市| 万荣县| 道孚县| 黑水县| 崇信县| 江华| 项城市| 柳江县| 广汉市| 平阴县| 嘉鱼县| 衡阳县| 青神县| 墨脱县| 深水埗区| 丰都县| 开阳县| 大足县| 宜都市| 南川市| 克山县| 天水市| 万州区| 济南市| 若羌县| 南华县| 嘉兴市| 南木林县| 清流县| 阿拉尔市| 榆社县| 思南县| 浦江县| 什邡市| 探索|